情感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探秘“寻源问道”的精神内涵

作者:谢陈时间:2018-05-12 00:52

  早在一个月前,在江西美协网站就发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与江西省美术馆、江西师大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寻源问道》中国油画作品邀请展将于5月1日-----5月9日在江西省美术馆隆重展出的预告。通过海报宣传可以看出,参展的艺术家阵容强大、层级较高、作品丰盛。是江西省美术馆新馆落成以来又一次国内顶级的艺术大展。我虽身在上海,国际大都市得天独厚的艺术大展和活动非常频繁,但一次性大规模集中展示国内众多油画家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尽管儿子儿媳近来工作特忙,但还是能够体谅我想要回家观展的迫切心情,早早订好火车票。我于5月6日抵达南昌,匆忙处理完手头上的急事,在即将闭展9日的前一天,赶到江西美术馆观看展览。虽展览已近尾声,但观展人数依然很多。不仅有当地的艺人、学生、市民,还有不少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油画爱好者。

  第1---2两个展厅100余件油画作品,满目清新,让人振奋。当我走进展厅,突发奇想,改变往常的观展习惯,从后面往前面看。先入第二展厅,按布展常规,稍逊的作品靠后。第一遍看过后根据个人印象和感受,再来看前言,以检验自己的品鉴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二遍回头细心欣赏自己感兴趣和经典的好作品。

  两个小时下来,我大致看过所有作品后,与类似展览比较,得出如下三多三少的印象:多了有感觉、有感情、有思考的作品;少了无思想、无病呻吟的假大空的作品;多了有内涵、有文化、有品位的作品,少了浮躁、浅薄和快餐式的作品;多了探索、实验、创新性的作品,少了玩弄、炫耀技巧和投机取巧的作品。带着这份感受,我认真拜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老师撰写的前言。

  “寻源问道”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的学术宗旨,强调深入研究西方油画造型语言体系,以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艺术精神为出发点,崇尚永恒、和谐的艺术法则,致力于传承与体验,追求纯正的艺术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宏观价值追求。源,乃为绘画艺术的传承之源及它所包涵的一切综合价值;道,是我们追寻的艺术精神与法则。在图像泛滥和标准缺失的当代,重扬崇高与美好的旗帜显得尤为必要。

  在当代,追求价值多样早已经成为时尚,但往往忽略了核心价值。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全盛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与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端正和昭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艺术领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寻源问道”目标的设定,有着这方面的考虑,即希望通过有诉求的思想和实践探索,促进油画艺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并且在创作上诉诸作品物化形态的具体性,鲜明地提出涉及或关系油画艺术核心价值的认识。就此意义而言,作为目标追求的“寻源问道”,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到今天而历史地提出的文化自觉要求。

  油画艺术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只有在掌握绘画本质规律的前提下才有表现的高水平,只有建立高标准的价值取向才有发展的可能,只有热爱生命、关注现实、贴近自然才能远离苍白与概念,只有出自艺术家心灵的感动才能真正的感染人。事实证明,不真的东西无法感人,不善的东西没有价值,不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艺术。绘画的根本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其一,是画面上的绘画语言与表现力;其二,是画面背后的情怀格调与品质内涵,这两者都是硬指标,是衡量绘画的重要尺度。

  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皆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寻源问道”主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志同道合者,我们在此共同的目标下尽我所能地寻求、追问、探索,创作了一些作品,希望通过本次总体性的展览呈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多年来在油画语言、精神内涵、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进展与突破;也希望藉此次研究性的油画研究邀请展及相应的探讨活动能够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激励我们在文化及艺术的源与道中继续探寻、前行。

  ——杨飞云

  2018年4月20日

  通过阅读领会杨院长真知灼见的文字,让我对“寻源问道”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毋容置疑“寻源问道”的学术宗旨和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油画的艺术精髓和价值取向。她也是基于中国油画不同凡响的发展经历和沉浮变化而提出的。从历年全国各类美术展览不难看出,过去普遍反映出来的作品文化品位低俗、情感思想缺失、一味追求技艺技法、形式与内容脱节、盲目照搬西方模式等现象。干扰和破坏了我国油画发展的繁荣进步。油画作品呈现出概念、空洞的弊端和缺陷。这些都是急功近利、虚幻浮躁心态产生的后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作为我国油画研究、探索和创作实践的最高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长期以来,坚持“寻源问道”的宗旨,明确了继承和创新的依存关系、确立了油画艺术语言与个人情感的相互结合的创作导向。在艺术创作、研究中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拨乱反正,起到了引领、示范的领头羊作用。

  在理解了“寻源问道”思想内涵后,我再次选择性的重新品鉴欣赏了部分经典之作。这次展览,让我强烈感受到,作品不仅给人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不少作品带给观众思想启迪和艺术感染。杨飞云的《箴花仕女图》,古典画法将现代女性与古代宫女的对比,揭示了不同时代女子的命运和内心世界,意蕴深刻;徐小冬的《明媚之晨》横幅广角的镜头,阳光明媚照耀下的祖国山水林木、田园农庄妖娆美丽,一行白天鹅翱翔在山水之间,美轮美奂;于小冬的《能加你微信吗?》,揭示了现代青年男女的心境、困惑以及生存状态;李贵君的《随风》、石良的《六零后》等作品都有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启迪;还有如夏俊娜《 风起昨夕》、仝紫云 《审视2》、都有形式、表现方法上的大胆探索与突破、有哲学的思考与追问。尤为让我感到欣喜和振奋的是,一些写实性的肖像,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形象肖似上,而是深入巧妙运用油画艺术本体语言,挖掘内心情绪和感情变化的外在形象,充分表现不同年龄、身份及职业的特质,如黄胜贤的 《西藏老人》,龙力游的《 帕米尔高原的女人》、李贵君的《心照不宣》等。看过这些作品后,均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和回味。

  透过作品,我们在被艺术震撼、感染和陶醉的同时,可以体味到,画家们是在长期深入生活,观察感受民生,与劳动者同呼吸、共患难中,采集到活生生的素材,再运用合适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创作的结晶。以上作品的作者,大多都是名声在外、如雷贯耳的大画家、教授,有的还身居要职,事无臣细并大多年近花甲,但是,她们从未停止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在艰苦的艺术创作中不断产出精品力作。还无时不刻、呕心沥血地关心和培养着青年画家。注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可以预见,中国油画必将继续在“寻源问道”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出现更加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

  谢 陈

  2018年5月12日于南昌
  (文/谢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