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孟武伯问孝

作者:李子仙时间:2017-05-23 08:27

  这是《为政篇》中第二个问孝的,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当然了,他们之间是隔了一段时间才去向孔子请教的。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諾也。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

  疾,病也。一曰急也。病,疾加也。

  忧,愁也。心动也。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孟武伯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只有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为你担忧。”

  “唯其疾之忧”这句话是有争议的,虽然现在来说,大部分是上面的这个解释。

  孟武伯,鲁国孟孙氏第10代宗主,名彘,世称仲孙彘,谥号武,是孟懿子的儿子,是“世家公子(长子继承官位)”。

  看看历史对孟武伯的评价: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

  想必孔子当时就知道了孟武伯为人如何了,于是针对他自身的情况,而回答了“孝”这个问题,却不是从正面回答的。

  从现在的翻译来看,没有几个父母可以做得到,原因多多,不多描述,随便一想或许就知道一个,比如说溺爱、包办。

  关于溺爱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更何况人家一句乐意,你又能说什么。

  话题回转,如果说真的是像上面的这个解释,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了。

  孔子教学生有一个好的特点,总是不会先直接说出来,会先让弟子自己思考,实在是想不出来了,最后孔子再为他解答疑惑。

  而孔子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或许是看起来很普通简单的话,却另有深意。

  所以,孔子对孟武伯说的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要让父母对你操太多的心,并且如果你能够体会到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父母那种着急的程度,能体会到父母的那种辛苦、劳累,你就知道什么是孝了。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孟武伯的身份,是孟懿子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孟懿子的位置的,也就是说,孟武伯将来是要从政的。

  或许,孔子是想提前给孟武伯打个预防针,告诉他“要知道民间疾苦”。尤其是世家公子,如果从政了却“不知民间疾苦”,往往是失败的。

  从古到今,对于家庭来说,“忠孝传家”这四个字或许没有怎么明显的说出来,但它却是存在于我们的骨子里的。而对于皇帝选择忠臣,从唐宋以后有一个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但在唐宋之前就有了“孝道精神”。

  翻了翻一些资料,“宗法”在周初就有记载,更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宗法”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是经过大量时间沉淀出来的。

  在上古时代,是以部落存在的,部落是什么,不必多说。在部落中有两个人比较重要,一个是部落首领,一个就是巫。

  而之后的禅让,不仅仅是因为继位的人能力强,更是因为这个人能力强的同时,品行也好。

  到了周朝,宗法制就出来了。秦汉以后,变成了“宗法”的另一个形态——“家族”。

  西汉之后,魏晋时期正式开始提倡“以孝道治天下”,而之后的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就这么下来了。

  而现在的人对孔子的误解、对儒家的误解,其实是源于历代的“帝王权术”,毕竟帝王是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不能让国家处在动荡不安、人心惶惶之中。

  那要怎么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老百姓(这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它包装一下,换一个好的说词,让老百姓听了之后都觉得好,利用宣传,不少事情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举个例子,康熙时代有个词,叫“反清复明”。康熙头疼,但是想了个方法,编了一本书,叫《圣谕》,后来叫《圣谕宝训》或《圣谕广训》,然后拿到各地去宣传。

  《圣谕》是怎么来的?里面包含着《孝经》《老子》等重要思想。康熙把它们提炼出来,加以改变,《圣谕》就出来了。

  当年赵普辅佐赵匡胤黄袍加身,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历史对赵普这个人的评价却不怎么样,人品不行。

  汉朝“文景之治”,历史用八个字说明——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从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这二父子说的这番话来看,孔子既是让他们明白,也是让我们明白,为人要忠孝,为政要忠孝。不仅仅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文/李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