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因秋叶归根

作者:含笑牧春秋时间:2021-11-13 15:45

  有人问我,为什么进城带孙子的老人,无论时间多长或多短,多数都要回老家?从大道理方面,我诠释不明白这个问题,仅举几个实例,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一。江西一老俵,女,现年61岁,51岁丧夫一直守寡,10年前来上海给儿子带孩子。现在,孙子读小学五年级。中秋节假期前一天,孙子放晚学回来,不愿去补习班上课,奶奶督促他在家做作业,他全当耳旁风。做好晚饭了,孙子仍然玩手机,奶奶上前一把夺下,孙子拼命反抗抢夺。争夺战正激烈时,儿媳妇恰好下班回家,进门见奶奶暴打孙子,顿时气从心生,怒火冲天,对婆母大发雷霆,斥责不该这个样打她的儿子。儿媳妇是“眼见为实”,孙子一言不语,奶奶有囗难辩,唯有摄像头可以还原现场,可惜未安装。中秋节后的第5天,娘家妈上岗,婆家母失业。"你娘是娘,俺娘也是娘,两个娘为啥不一样?″孤寡一人,她往哪里去?她往哪里行?

  例二。她是山东枣庄人,現年65岁,孙女上幼儿园中三班,今年孙女的小娘舅考入复旦大学,她来上海也五六年了。自开学后,也不知什么原因,儿媳妇挑剔她做的饭菜,不是缺油少盐,就是盐多油重,囗感差味不美。当然她要辩解,儿媳妇拉着长脸,严然是女皇的气势训斥她强词夺理。她忍气吞声,哭了一整夜,一连两天粒米不进,滴水不饮,还得兢兢战战地服侍他们。儿媳妇凶巴巴地对她吼:“看见你我就恶心!”索性不吃她做的饭,昨天的晚餐,是儿子做的肉丝葱花面,儿媳妇以为是婆婆做的,二话不说全倾倒马桶里。孙女悄声地对奶奶说,姥姥快来了,照顾小舅舅。她明白了,不“叶落归根”行吗?

  例三。刘姐给女儿带孩子,按常规理论,女儿是妈的小棉袄;依民俗说法,女儿是人家的人,长期生活在女儿家也一样不风平浪静。刘姐今年62岁,河南新乡人,有一儿一女。老伴在老家带孙子,她釆上海女儿带外孙,因为亲家母还有九十多岁的婆母。外孙学会走路期间,连走带跑,由于她腰间盘突出压迫的腿脚走动不方便,追不上外孙。一次外孙跌倒,额头上摔了一个蚕豆大的青疙瘩。女儿见状,心疼地责备她:“如果是你的孙子,会让他摔成这个样吗?”刘姐还认为自已的女儿打骂由已,岂料女大不由娘,女儿不把她看作从前的那个妈了,对她大动肝火。母女俩唇枪舌战上海滩,女婿虽无言无语,却冷着脸色为妻助阵。往后,母女关系紧张的还不如不睦的婆媳关系。女儿虽未声明赶走她,但她知道,外面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已的狗窝。中秋节的前一天,刘姐搭乘顺风车回老家了。

  例四。我与老伴由皖来沪,可沒有闲情逸致游外滩、逛豫园、观东方明珠、赏朱家角……而是来站好最后一班岗一一一带小儿子的儿子。今年,孙子上小学五年级,儿子的家是学区房,学校放晚学实行5十2,学生的爸爸妈妈们下班后可以接孩子。就在中秋节的前四天,小儿媳妇对我的老伴说:“我什么都不嫌弃你们,就是你们年纪太老了。”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听透不说破,才是好公婆。高学历的人说出的话水平也高,含义耐人琢磨。我们六十四五岁来沪,已有11个年头,也胜利圆满的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可以凯旋而归了。
  为什么说是第二个任务呢?是这样的,当我们有第一个孩子时,就立志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上大学,儿孙后代就可以永远脱离农村,这就是我和老伴艰巨神圣地首要任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乡村,从农家门先后走出两个“状元”,容易吗?况且。我的两个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两家六口人全都落户上海,如果他们的学历(位)或职称低级,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能接纳他们为市民吗?我和老伴历尽千辛万苦,愿望实现了,也踏上七十高龄路,勇向八十岁上行。我们现在目还精,耳还聪,还有自知之明。
  中秋节这天。二儿子全家三口来小儿子家,陪我和老伴过节日。中午,八口人热热闹闹围坐八仙桌就餐,其乐融融。突然,老伴说:“我和你爸今年要回老家了!”欢声笑语嘎然而止。如果删除吃饭和夹菜的交响声。剩余的是沉默,很尴尬的那种沉默。无声胜有声,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也无人留呀!

  孝顺的儿女,当然包括媳妇,不让老人还乡,为数尚多。如果一一例证,有脱题之嫌。

  恕不赘言,仅用一句话作本文的结束语,既“一个老娘能养五个儿女,五个儿女不养一个老娘。”
  (文/含笑牧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