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关于书信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3-07-30 23:58

1:关于书信的散文

“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重新读到木心的《从前慢》,简短的小诗仿佛是来自时光那头的一封书信,寄给了当下的自己!

人们总是说:人不总是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这是时过境迁的遗憾,也是当下不尽善尽美的诸多借口而已。其实,大抵不用如此的找台阶。当下的疑惑和感受,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张空白的纸,用笔端细细描述和记录真实的想法,然后封存起来留给任何一天的愿意直面现实的自己。

书信,始于求学时的对浪漫的一种追求。会寄给不曾见面的笔友,给远远的那个世界种上一棵树一个季节。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一起面朝大海!

书信,也会是稚嫩的情感和羞涩的年少。在漫山遍野的山丘之上,傻傻吹着风看着日落,迫不及待想要趟进社会的洪流中。

书信,在信息网络化的青春里,被QQ取代。所幸的是,书信之力不再是一味的输出。诺大的图书馆,满满的都是过去的人写下的书信。坐下,他们便都会是你的朋友!有的人一直在讲道理;有的人在描述历史;有的人独自说着内心起伏的情感。它们不再是整整齐齐的一本书,不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教诲,此时他们更像是一个酒友,忘情的倾倒自己!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是完全的自己。太多的好与坏,美与丑,爱与恨,冲刷着空白的认知!理所当然的把世界分割的渭泾分明。

再多的书信,也有落满尘埃的时候。忙着生计,忙着成家,忙着一头扎进生活的琐碎里。这时的书信,是束之高阁的摆设。甚至会是你不成熟的标签,避之不及的不吉物!

久而久之,书信似乎只是更年轻的人们的专属物!直到孩子的出现,她们一点一点成长开始识字读书,学习着日新月异的知识。这时,我这才敢堂而皇之的拾起旧物。买一些,读一些,写一些,更远的边际又若有若无的浮现在眼前!这是人到中年的另类曙光,在几乎定格的人生轨迹里去翻越心灵上的高山。不论成败,不比高低,就像明阳先生所说:人生在世,只问己心。

当没有了成败,也没有了偏见!书信,成为了一种简简单单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们没有多高尚,也没有那么教条的成为一种约束。你读,它便在这里!你写,它便是你!(作者:黄翰升)

2:书信里的旧时光

周末,雨天出不了门。翻阅书橱里的旧书时,不经意间翻出几封泛黄的信笺,从邮戳上看,这些信笺很有些年头了,信封上贴着八分的邮票,小小的邮票里承载着多少温暖和爱,走遍千山万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尘封在信封里的旧时光。那一幕一幕,那点点滴滴,都像老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在我的学生时代,由于通讯不发达,书信是人们唯一的联系方式,与远方的亲人传递情感,只有靠书信往来 ,见字如见面,家书抵万金。

我的老家在福建省莆田市,我小时候寄养在我外婆家里,1973年2月,我随父母来到衢州生活。刚来衢州时,由于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小小年纪的我,精神上完全陷入困境。当年,我和幼小的弟弟都曾乞求父母让我回老家,等以后长大了再来衢州。父母也为此事多次写信与外公协商 ,每次外公的回信都是母亲念给我听的。外公说,他们年纪大了,再照顾我们已经力不从心了。还说,困难是暂时的,适应了就会好的。信中末尾还嘱咐我:要随乡入俗,要尽早学会讲衢州话;要听父母的话,带好小弟弟;要好好学习,出入要注意安全。虽然,外公没有同意我们兄弟回老家的请求,但信中回复的话,还是很负责任的。放手,也是一种爱 !

念小学三年级后,我也学着课夲里写信的格式给外公回信,外公每次收到我来信都很高兴 !外公回信时,信的末尾总要加上一句:望早日回信。有一次,我很久没有收到外公的来信,心中便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焦虑:外公会不会生重病了!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来信?后来,我才从外公的来信中获悉,那段时间,他因患白内障住院做手术。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迟到的回信,让我们全家人如释重负。念中学以后,给外公写信竞成了我课余时间的最大乐趣。我从南街文具店买来信纸,从邮局买来信封和邮票,将心事与思念倾诉于笔端,写完之后,我还要认真地检查两遍,看看有没有漏字和错别字。外公是中学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在书信中找茬,所以,我不希望在他脑海里留下我"屡教不改″的坏印象。中学阶段,外公最担心的事是,怕我交友不慎,学坏了!他在信中再三嘱咐我:交友需谨慎,要择其善而交之!外公的拳拳爱心跃然纸上。那段时间里,每当经过学校传达室时,我总会上去问看门的师傅有没有我们家的来信,总是期望他能从一大叠来信中给我掏出一个大大的惊喜。等信、写信、寄信成了我中学时代的"三部曲"。

外公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书信给我力量,伴我成长。记得念高中时,有一次,我在晨跑时,因身体不适晕倒了。千里之外的外公从家书中获知这消息后,很焦急!连夜写回信,嘱咐我父母要给我补充营养。没过几天,家里又收到外公从老家寄来的包裹,包裹是四包莆田桂圆干,这是他特地寄给我食用的高级补品。还有一次,外公给我的回信,印象也特别深。高中毕业那年,我高考失利,外公怕我想不开,给我写一封长达四页的长信。外公耐心的开导和鼓励,让我从落榜的痛苦和迷茫中看到了希望,帮助我重新振作起来。如果说高考是人间真情的集聚地,那么,外公的那封家书就是那股传递亲情的暖流。

1997年春外公病逝后,我又迷恋上了文学。我用家中以前用来给外公写信用的小方格信纸,尝试着给报社投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刚开始投稿时,我投出去的稿件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但我沒有气馁,仍继续给报社投稿。当一行行激情飞扬的文字端端正正地誉写在稿纸上,当一篇篇心血之作被满怀期待地放进邮筒,那滋味好似初恋的小青年,焦灼不安地等待对方的表态。虽然,我的投稿成功率不高,但也有不少文字变成"豆腐块″。有一次,我还意外收到一封栏目编辑给我回信。信中他对我稿件给予了肯定,并告诉我,我的有些稿件没刊豋出来,是因为我的投稿时间和专题栏目文章登载的时间错位了,特地提醒我下次投稿要趁早。编辑老师的回信,给了我指点和鼓励,在逆境中重新点燃我写稿、投稿的积极性。

眼下,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达彻底地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人们联系方式非电话即微信,它的便捷与高效完全取代了书信传递,但我总感觉通过电子方式传递信息过于简洁,少了份情愫,少了份期盼。窗外的雨依旧在下,小区里雨声滴答。我的思绪伴着雨声仍在时光的隧道里徜徉,那份悠远的记忆,那份时光带不走的温暖情愫,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反而在我心里最珍贵的位置留存,历久弥香。(作者:诗路花雨andsix)

3:曾经的千里寄情-书信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说的是书信是表情的,现今的人们已经很少用书信,频繁来往的多是微信了。

前几天,哥来我家,因为侄女儿考上了大学,希望我能在填志愿方面帮助参谋参谋。谈话间,哥说起他有天整理箱柜,在箱底翻出一张有些泛黄的信,是我大学期间写回家的,他觉得很是庆幸还有保存。而我是一脸的讶然,因为毕业近20年了,我几乎忘记了曾经写过信这回事,更是对信的内容无法揣测。

看来人是会渐渐地忘掉一些事的,不管当初这些事或许在那时看来便是眼前的一切。对于信的内容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我的印象中确实在那个年代写过几封的,大多是离家到学校报平安之类。因为整个村里没有几户有电话,而你要打个电话,就得劳烦有电话之家去帮你喊人,而我需要在电话亭旁默默地计算着亲属的到来与否,趁着电话亭无人可以再次拨通,如果有人在用则只能心焦如焚地等待着。那时与家里的沟通,写信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哥一边说着话,一边从袋中抽出一张纸来,就是那信了。入得手来,只见那信折了边,泛了黄,墨汁淡了印,而字还是能清晰地读出的。信是由专门的信纸写的,很简短,字体也有些不成熟,句子略有不通畅,但是大体意思是能让人读懂的。

信抬头是向哥问好,因为家里父母识字不多。我依稀记得第一封信我向爸爸妈及所有亲属问好。这是第几封已经无法考证了,所幸我也不是名人。问好之后,头一句说:“信和钱均已收到,想不到你这么及时”,这时记忆深处几乎都忘记藏于何处的东西一下子如被磁铁吸附,倾囊而出。那时寄钱及写信均需到邮局办理,但运送方式不同,因此到达时间往往不同。我隐约的记得曾经的大学期间,有那么几次,口袋中只剩几十元,而汇款未至的窘境。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信与钱及时寄到,已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又有括号注明刚好10月10号收到,估计那时是对差点断粮已经心有微词了!接着是向父母,妹妹问好。

第二段是讲了一个堂弟落榜要重读的事,有些鼓励与祝福,其实他本人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多半是说给家里人听,怕他们瞧低了人家,讲出一些不顺耳的话来。而我作为一个“读书人”总要讲出一些境界比她们高的话吧。

第三段以聊天的语气,说十一出去游玩了,是为寄回家的照片做说明的了。具体寄了怎样的照片也无从考证了。真要考证一番,大概那年在嘉兴实习,就是1996年10月1日了,仿佛记得那年十一去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否是画舫上的留影无法确认,估计照片不乍地,不然怎么没有珍藏了呢?

第四段讲了当时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心理。其实我现在想来,那时还是很认真的,老师带的也认真,基本上是她们做到哪就要求我们跟着到哪,完全不是现在“你不愿学,我无意教;你不想教,我无暇学”的境地了。

最后,结尾是经典的结束语:这次谈到这里,下次再谈!对于下次是否再谈我是一点印象也无,或许谈了吧又或许没有,如果不久的将来,哥又翻出片言只语来,又得我好好回忆一番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飞驰,书信已隐然被投进历史的车轮里,很少再有人去提起。

然而在我们这个微信漫天飞舞的时代里,将来是否能拥有享受书信的记忆?是否还有对我们曾经亲手所写字痕的抿嘴而喜?

“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恰好地描述我现在的欣喜心态,然而我发过的微信重新去看的真的不多,不知道考上大学的侄女以后会有这种情感么?(作者:凡凡)

4:为我寄一封书信可好

此刻的你有多久没写过信,又有多久未曾收到过信。这么多年没写过信也未收过信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也曾怀念那段美好的书信时光。

记得读高中的那会儿还没有普及手机、电脑这些便捷的交流工具,彼此见不着面儿的我们流行写信。傻傻的我们还总会担心寄出去的信件对方收不到,也总是迫切地盼着对方的回信。我一直很怀念这一段与老同学互寄书信的日子。想来那时候收到信件的激动劲儿,终是要比如今收到快递还来的强烈。

然而这些我曾心心念念盼过的信件,却不知何时竟被我丢弃了。没有想到多年以后的我成了一个念旧却健忘的人,可身边却已经没有几件像样且渗透着回忆的物件儿,除了几本毕业纪念册和几张毕业照片便再无其他了。终于我开始后悔,那时候怎就那般不懂收捡呢?

后来进入大学,好像也就是那一年,信息时代开始攻城略地,手机、电脑遍地生花。或相隔天涯的我们或近在咫尺的我们更加青睐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方式,很少有人还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书信情怀,自然也少有人再选择用信笺来互诉衷肠。我也一度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也一直享受着高科技所带给我们的诸多便利。直到这两年才觉得这些便利也并非总是好的,再先进的东西它也有缺憾。

那时候喜欢一个人,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就会偷偷摸摸地写情书,一封两封...直到打动对方。那些因为一封封信笺才终于走到一起的人们,想必这些书信也是被好好的珍藏着吧,后来的每次翻阅也定是满满的感动和幸福...可现在呢,有多少人能保留着对方通过手机发给你,又打动了你的那些话语。无可挽回,这些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是那样难以保存,多年以后的我们终将忘记彼此最初的这些心心念念。

再比如每逢节假日微信短信上排山倒海的祝福,你也知道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一字一句的编辑,我们似乎都保持着同一个模式,复制粘贴转发群发...你发出去了对方也收到了,可是几分钟后的你或许就已经忘了自己所发的内容,而对方转眼也就忘了谁给自己发过,又发过些什么?这样走过场的我们都少了些许打动人的情意...当然还是有人会由衷地编辑着他们的祝福,然而这些他们细细斟酌过的一字一句,又会在对方的手机里保存多久?我不确定。几天之后,几年之后,谁又会记得你此刻的肺腑之言?我也不确定。

当你联系对方不那么方便的时候,你会害怕断了联系,而当沟通无障碍之后,你却已经懒得联系。如同感情,你想得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待他万般好,而得到了你也未必会珍惜。如此这般,我有一点点的难过,天涯两端的我们在信息时代实现了弹指间的交流,却也在触手可及中让彼此却越走越远。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曾和我有过同样的感受,好多你曾无比熟悉的同学、朋友,他们一直在你的QQ上,微信里,可是你们却从未说过半句话。从熟悉到陌生,我们只隔着一个屏幕。

当然,我并非是说这样的祝福它不真诚。而是与屏幕上的打印体相比,信笺上的一笔一划总让我感觉更亲切,更温暖。更重要的是,它让人有所珍藏,有所期待,有所想象,有所回忆...如果那时候的信件还在,现在看到的话,想必也能勾起诸多往事吧。

我怀念这样美好而单纯的书信时光。不过我上次写信也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需要向某人答复消息,而诸多原因让我不能选择网络回复。于是,在远离纸质信件的多年后,再一次选择了书信。因为寄的是平邮,从寄出去的那一刻就一直担心着,每天都会问对方是否已经收到。虽是担心,但现在想来感觉仍是美好。而我最近一次收到别人的信件也已是半年前,许久未曾收过书信的我,突然收到一封,那感觉就像第一次收到情书,虽倍感意外,却惊喜有余。

时序更替,今夜,2015,在充实安稳的寒夜里与我告别。

新年伊始,今晨,2016,在宁静美好的曙光里向我招手。

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窗外绚烂的烟花已持续了许久,我能感受到2016它真的来了...刷了刷朋友圈,转眼朋友们都留下了自己的新年感言,满满的爱与希望啊。相必此刻的我们对新的一年都是踌躇满志的吧。

特别的日子,我也特想给自己一点特别的纪念。不是礼物,不是红包,只希望得到一些祝福,一些可以珍藏到古稀之年的祝福。因为我想在我老了以后,即使记忆衰退,依然有物件、有文字可以证明我一路走过的岁月。

我生命中曾熟悉的你,如果你愿意,再给我寄一封信可好?哪怕只是一张明信片。我不需要你写太多的文字,简简单单的祝福几句便是最好的成全。我会好好珍藏着。因为,这所有的祝福都将鼓励我走过往后的人生岁月。如果你也和我有一样的念想,那就告诉我,我也愿意在我的城市为你递去我满满的祝福...

新的一年,祝福我,也祝福你...(作者:一婵)

5:书信与网络

那时候,一封书信,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传递给对方,而且内容皆是重点,毕竟一封书信,不可能长篇大论、事无巨细。而今,分分秒秒变可以做到了。

可曾有过一种感觉?交代后事的感觉!匆匆忙忙,仿佛下一刻便要辞世故去,天人永隔了。所以,以最快的生活节奏,做最多的事,不愿落下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我不是要表达我们不应该这么珍惜时间,也不是要你们及时行乐不负青葱,我想说的,是,书信的往来需要好几天时间,我们会有一个较长的空挡去沉淀、回味、细思一封信的内容,那里用词不当,说得过分了还是表达不明等等……若非急事,对方回信也可以斟酌细思,毕竟,回信到对方手里,也是要几天。

比如我今天工作不顺心或者因某些原因生气了,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我远方的朋友,微信找我家长里短的扯犊子的话,你就是找骂;可这要是搁在以前,我今天失意或者生气的时候,他想找我家长里短的扯犊子就得写信,然后经过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到我手上,过了一两天了,气也消了,再读信,便不觉得心烦意乱了。

再比如谈恋爱的那些事儿,分手吧,搁以前还得写信寄出去,也许过个一两天你后悔了,还可以再写一封解释的八百里加急给寄出去。然后对方拿到你的第一封看到一半时,第二封也就到了呢。可是,搁现在,啪的一下微信就发出去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人家的回信就已经到了。不谈分手,谈谈热恋,搁以前的书信是幽幽岁月长,绵绵情丝绕。有等待书信的期望,有盼头,有时间沉淀,又不会断了联系。现在的话,电话、QQ、微信、视频,都给你来一遍,一年下来,能抵得上书信方式的一生。这是快。快就是在压缩,压缩的人生失去了味道。

如今的信息不单单快,还广。今个儿哪个地儿发生了啥事,分分钟就晓得了。但是啊,网络新闻传播既快又广,还带推送的。我认识一个山高水远的朋友,曾经跟我提到过一件事,他说:“他的初恋,谈了几年了,突然就崩了,心情压抑无处发泄,然后借酒消愁时,耍手机,看了一新闻推送消息‘失恋后寻死’这类的,点开看了后,也产生了一种轻生的念头,而且久久挥之不去。”我也常收到这些在我们心烦意乱时能勾起我们负面情绪并且将之引发的新闻。我感觉,这种看多了,就像是教你怎么去死,用什么死法。

有这人的心理,不宜过早接触一些思想,否则以后的三观都会偏离。可是,现在基本上……(作者: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