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刘秀祥观后感-充满甜蜜和光明的人

作者:钟美与智时间:2022-12-09 16:29

  The Battle of the books(Jonathan Swift,1697)一书中有个蜜蜂和蜘蛛互相争辩的故事,它们争论谁对人类贡献大。争辩结果为蜜蜂,因为蜜蜂给了人两种最为珍贵的东西,即蜂蜜和蜂蜡。蜂蜡为早期蜡烛的原料以此给人带来黑夜的光明。世界上最甜的天然食物又是蜂蜜,它给人带来甜蜜。因而蜜蜂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很大。

  两年前,我有幸观看到了央视新闻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的《刘秀祥:奋斗的力量》。因此非常幸运地认识了这位可亲、可佩、可敬的刘秀祥老师。

  刘秀祥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悲痛万分导致间歇性精神失常,后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十岁那年只剩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学校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得以让他一直坚持上完小学。初中和高中一直兼顾学业和赚钱、照顾母亲,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因为长期的压力、睡眠和营养严重不足,高考前他病倒了,以六分之差落榜本科。

  “谁落榜了都可以谅解,唯独我不行。”因为他说,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读书,是在和命运作抗争。换句话说,没有退路。他当时唯一想到的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但在他离开之前,他想一来看看自己这些年在这世界经历了什么,二来也抱有一种侥幸,能否从字里行间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翻看自己的日记,每看一篇都是不好的。要么就是妈妈又犯病了啊,要么就是妈妈又没吃东西啊。直到他看到了2002年5月19日写的一篇日记:“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孤儿,我至少还有妈妈,有她在就有一个家,我就有一个牵挂。”

  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活下去,即使那时他并不知道活下去要怎样。后来他在打工时醒悟到,一定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一定要通过读书来实现。于是他决心复读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考上了本科。那年暑假他自己赚取到山东的路费,带着母亲上大学。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有很多好心人资助他,他没有接受。“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应该活得让人同情、让人可怜,应该是活着让人可亲、可佩、可敬。”大学期间依然兼职自理和照顾母亲,同时资助中学期间兼职认识的弟弟妹妹。毕业后,有家公司开出年薪55万的条件,他仍然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凭借实力而非同情亦或是利用媒体报道流量去找工作。

  大学毕业他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但经他资助的一个妹妹打电话来说她不想读书了。这件事也影响了刘秀祥后来的选择和人生道路。他坚信,自己回到家乡,“只要改变一个人就足够了。”于是毅然回到了他曾经努力想走出去的大山任教。

  他后来成为了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宣部、教育部授予他“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今年十月,作为中共二十大代表的刘秀祥说:“教育彻底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

  这段采访节目我一直保存至今,隔段时间就看一遍,每次看到情深之处,不禁眼眶湿润。刘秀祥说:“你可以在网上随时能够找到我的存在,就你可能想放弃的时候,你一搜,祥哥就在那个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对于望谟县人民来说,刘秀祥就像是上天给这片土地的一份礼物,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半道辍学的学生而言,尤是哉!他给人榜样的力量,他让人相信奋斗的力量,他像是最后一刻黑暗之后的黎明。

  刘秀祥的早年经历,并没有使他怨天尤人而郁郁寡欢。他中学大学以及工作以后的留影,无不散发着乐观开朗的活力。他接受的访谈中,除了谈到母亲受苦和学生辍学外,时常露出亲切的笑容。以至于谈到自己经历过的艰难困苦时,他也不经意间真朴地笑着讲来。他经常让学生去他家聚餐,亲自下厨,师生围上几桌一起吃饭和聊天。“我觉得教育这个东西,其实它就是生活的细节,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要像做朋友一样。”他让学生倍感亲切和幸福,他的真诚朴实和乐观开朗,涤荡了我们内心的苦楚。

  如果说人生路上各种困难如同蜘蛛一般,给振翅飞翔的人布上了层层蛛网,想凭借这层层困障把人意志磨灭拖进深渊,那么刘秀祥老师这样的榜样就像是蜜蜂,给人希望和光明,给人理智和毅力,同时又给人甜蜜和乐观,让人得以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坎。

  蜜蜂给人带来了甜蜜和光明,但它自己在采蜜筑巢时是否充满快乐和希望,我们无从得知。但我坚信,刘秀祥老师不仅给许多人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他自己也是充满甜蜜和光明的。我们也真心地祝福他,在未来更加美好、更加光明。

  感触之余,也不禁让我思考看待世界的方式应是乐观还是悲观?因人生而好利、生而嫉恶、生而有耳目声色之欲,所以世界总是充斥着贪婪、邪恶、残虐等一切人性的阴暗,且无法消灭。这些负面使人厌恶这个世界。不止于此,沉思过虑的人还往往会思考人生而存在的意义何在。博学者亦不能幸免,无论是叔本华那种“弱者的悲观主义”,还是尼采强调的“强者的悲观主义”,一种是对现实彻底的绝望和孤郁,另一种强调接受现实而热情生活,实际上都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悲观那边。

  我还记得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父亲的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哥哥乐观开朗弟弟总是忧心忡忡。父亲有一天把哥哥叫去马厩里铲马粪,而买了一大堆新玩具给弟弟在房间里玩。过一会去看哥哥,他开开心心地清理着马厩,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说一想到能为漂亮的马儿铲出一块干净的地方就很高兴。父亲接着去弟弟那,却看到他愁眉苦脸的看着一堆新玩具,又问原因,弟弟伤心地回答说,无论玩哪个玩具都会被我玩坏,就不是新的了。”身边可见,大多数人没有突显出乐观或悲观的倾向。但通过一些事情却能发现,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明显带有乐观主义的人。

  注意力在悲观那边的人,会认为人之恶于人之善犹如一粒老鼠屎于一锅粥。注意力在乐观那边的人则认为,人之善于人之恶,好似烛光于黑屋。

  有人说恶多于善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则寓言故事很有意义:“一位老师给学生们每人一些银两,让他们买东西来填满一个房间。买干草的、买棉花的都填不满整个房间,只有一个学生买来了蜡烛,让烛光充满了房间。”

  性善的光芒能够照亮无数个黑暗的角落,一个充满甜蜜和光明的人,能给人以幸福和希望。现实的困苦黑暗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许多人厌恶这个世界的借口,而刘秀祥老师这样美好的存在,常常就是我们喜欢这个世界的理由。
  (文/钟美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