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粽子后面故事多的散文随笔

心情文章 时间:2023-06-23 00:14

粽子后面故事多的散文随笔1

明天就是2023年端午节。我们在上海的何氏大家族,早在十几年前就约定俗成的说好了每年端午节来松江我们家团圆。然而由于疫情原因,2019年至2022年不得不暂时终止了这个团圆的机会。大家族成员明天又能恢复团聚,每个人自然心情无比高兴,为此儿子早在十天前,就预订了能坐20多人的酒店特大号包间,我想到时一定会在此度过是一个安康、团圆、难忘的美好时光。

昨天我去接放学回家的孙子时,走在路上,问不到10岁的他是否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他断断续续说了一下,我不失时机的给他普及了有关基本常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起源于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在战国末年的时候,秦国攻陷了楚国国都,屈原跳进汨罗江殉国,楚国人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躯体,便往江里投放“筒粽”,这也就是粽子最早的由来,此后5月5吃粽子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孙子你别看他年龄小,可对什么都感兴趣,平时除完成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父母还给他报了奥数、英语、书法等兴趣班,我们担心他压力大,但他却乐此不疲,学得兴趣盎然,4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全球奥数比赛,还拿到了铜奖。看他听得很有兴致,我又进一步跟他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1、端午吃粽子寓意求子,“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又谐音“中子”,因此民间又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2、端午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因为“粽”和“宗”音近,所以家家户户过端午节时都要吃粽子。3、端午吃粽子也寓意功名得中,因为“粽”和“中” 音近,而古代科举考试通常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的人就会吃粽子,寓意一举高中。端午节由于它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有: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大家在江面上争相比赛划龙舟。2、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习俗,粽子又称角黍和筒粽。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食物。3、喝雄黄酒,记得白蛇的故事么,就是端午节喝了雄黄酒吓死许仙,端午节喝雄黄酒就是为了祛除一下邪祟的意思。4、挂艾草,艾草和菖蒲,很多地方都会在端午节这天挂于门庭,意为祛除有害虫子等,图个平安。5、少数地方端午节还有相亲的习俗,就是划龙舟的活动里,小伙看上姑娘,就要去送香囊,或者去女朋友家定亲,二刀肉配白酒哦。

我们爷孙边走边聊,他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就到了家里,也许是刚才的话题吊起了他的食欲,孙子提议想吃粽子,我耐心的告诉他,粽子不多,等端午节那天和大家一起享用如何?他稍加思索很快答应了。

为了招待大家族成员,我们准备拿出嘉兴粽子大王五芳斋粽子招待大家。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精选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在包好粽子入锅烧煮时,不是用的冷水,而是开水,以保证粽子的味道不流失。粽子煮好以后,香糯可口、滋味鲜美,备受人们喜爱。

我们准备的五芳斋粽子可不是在网上购买或实体店采购的,而是在原产地嘉兴五芳斋名店实地采购的正宗粽子大王的粽子。

5月27日,我与老伴利用双休日来到嘉兴二日游,第一天游览了西塘古镇,第二天我们从嘉兴南湖景点游玩出来,已经快到中午一点,饥肠辘辘的我们到处寻找饮食店解决午餐。正当我们为难着急之时,一位好心的路人指引我们,马路前面就有本地有名的五芳斋门店,我一听五芳斋就精神为之一振。出游的头一天,网上查询中就记下了五芳斋这个名店,其粽子大王就出自此店,从此嘉兴又有中国粽子之乡的美誉。离今年的端午节还有二十来天,名店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由于行程安排紧凑,没有特意寻觅打听,然而不经意间的路人指点原来名店就在眼前。强烈的好奇心给了我们迫切想光顾此店的动力,我们感谢了路人,很快找到了五芳斋,果然名不虚传。在他的大门外左侧,有一组古铜色雕塑,塑造了两位吃客和一位老厨师的形象:一张四方桌边,一位吃客正坐在条凳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剥开了的粽子。另一边厨师正在为拄着拐棍的老年吃客煮制混沌。整组雕塑人物刻划写实,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名店白墙黑瓦,廊柱上红灯笼高挂,正门高大气派,刻有黑底金色“五芳斋”牌匾在大红彩球、佩带装饰下显得格外醒目耀眼。进入门厅,一个近4米高、肩挑装满粽子木桶的伙计雕塑人像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回归上世纪民国五芳斋经营初期的氛围,看后让人震撼。

五芳斋粽子生产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位兰溪人张溪泉在嘉兴以弹棉花谋生,因生意不景气,在张家弄口开了一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生意出奇地红火。自第一家“五芳斋”走红后,本地人朱庆堂、冯昌年也在附近开了“顶顶老五芳斋“和“真真顶顶老五芳斋”,三族鼎立,互相竞争,从此五芳斋成为嘉兴的一个闻名遐迩的“代名词”,号称“江南粽子大王”。

五芳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品种,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其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退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采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进入五芳斋店内,我们点了两份甜糯可口的红枣莲子粥和两个肉粽,细细品味不一样的美味和舒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老伴提议:为了不虚此行,我们给家人买了10个肉粽、10个蛋黄粽。每个粽子足有3-4两重。作为端午节前嘉兴游给她们的小礼品,让家人品尝正宗的五芳斋粽子味道。

2023年6月21日于上海(作者:谢陈)

粽子后面故事多的散文随笔2

杜鹃清脆的鸣叫划过耳畔,乡村河流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氛围包裹。

端午节的别称:端阳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有人说,中国人一直是一个避凶趋吉的民族。端午节最初是一个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吉祥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一种说法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民间有"系五彩"、“插艾草”、“喝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

一说到吃粽子,思绪便被牵扯到远方。

儿时的记忆犹在昨日,放学回家后丢掉书包和哥哥姐姐们一起钻进那茂密芦苇荡,我们荡着一条小船,从湖心里细心采摘碧绿肥硕的苇叶,每次都弄得像一只泥猴一样,回了家后少不得一顿骂。

每逢端午节时,家里的兄弟姐妹,便会为了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争得面红耳赤。姥姥总是不偏不倚,满足我能每个人的要求。

而我最喜欢的是甜糯的紫薯粽子。

血糯米和圆糯米头一天晚上已经浸泡好了。姥姥会将紫薯去皮切片,上锅蒸熟后,用勺背将紫薯碾成泥,加入白砂糖猪油等,搅拌均匀,然后翻炒紫薯泥水分,放置冷却,把紫薯泥捏成长块备用。我总是想要帮忙,无奈年龄太小,姥姥怕我受伤,会让姐姐带着我去洗芦苇叶,做一些简单的活计。

姥姥包粽子时,手指灵活的像一只灵巧的雀儿一样,旁人看着似乎觉得包粽子这活简单易操作,可每当我动手包的时候,不是糯米漏了出来,就是绳子没扎紧。姥姥总是不厌其烦的收拾我的烂摊子。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在等待粽子熟的时候,姥姥会带着我们插艾叶,那奇异的芳香告诉我们端午节到了;用雄黄酒在我的脸上画一个“王”字,说是猛虎辟邪;系五彩,姥姥总会叮嘱,五彩不可任意折断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无论什么节日,小孩子总是过成吃的节日,这些程序繁琐无趣,我总是不乐意配合的,因为我觉得这些不及粽子吸引力的万分之一。长大后才明白,这些都是姥姥满满的牵挂和爱意。

如今吃着甜甜的糯米紫薯粽子,再也没有人追着自己弄那些繁琐的程序了……

美好的时光逝去,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长大了,姥姥却去了远方……

端午又到了,粽子还是那个粽子,可再也找不回那浓浓的氛围了。但我相信粽子里包含着家人牵挂和爱意,深沉的亲情给予我前行的力量,使漂泊居住的我变得温柔又坚强。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常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作者:木水儿)

粽子后面故事多的散文随笔3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个端午节的来临,让人情不自禁的缅怀起战国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粽子引他而起,源远流长。

不擅长家务的我,应小女的要求,也开始筹谋着,怎么包粽子。接她放学后,我们就去市场购买包粽子所需的原材料,主料是糯米,粽子根据个人的口胃和饮食习惯,加一些别具一格的配料,有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葡萄干、腊肉、香干……等。

买了四斤糯米,一斤半花生和一斤半绿豆,店主还嘱咐我,花生和绿豆要先泡上一段时间,米洗净淘干,放少许的碱,在米里面搅拌,在米渐变颜色后,就不用再放碱,否则包出来的粽子,吃起来的感觉是青涩的。

包粽子,当然少不了棕叶和棕榈树叶,棕叶是用来包粽子,从山上采来的棕叶,青翠,丰润,肥大,香味也格外清纯且浓郁,棕榈树叶且是用来捆棕叶包裹着的粽子,剔掉棕榈树叶中间那根修长的“龙骨”,再到沸水里面煮上一会,棕榈树叶在绑时就显得更加的柔滑而有韧性。

端午节,我特意起了个大早,仔仔细细的洗好叶子,和好花生和绿豆,碱泡过的糯米略带金黄色,色泽润滑亮丽而饱满。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着手要包时,顿感束手无策,虽说,这些年,吃过的粽子不计其数,真正包粽子,还真是“新娘子上花轿头一回”,双手拿着粽叶左右翻转,忖思着叶尖和叶根摆放顺序,卷成一个圆锥形时,那个缝隙足以漏掉一颗花生粒,又尝试着再卷一圈,缝隙略为精致一点,容放的空间就变得狭小而细长。

一手握住刚刚卷好的棕叶,就像小心翼翼捧着奥林匹克的金牌奖杯一样,激动而又紧张,兴奋的同时又忍不住竭力的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微微的颤抖,这份辛苦就功亏一篑。

右手轻轻的往里面放入调好的糯米、花生和绿豆,并用筷子慢慢的的捣,让结构更为紧凑,据说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好吃些,当糯米、花生和绿豆放满之后,就得把起先预留的棕叶,把整个口子遮住,并折叠好三角形状,再用棕榈树叶绑上,为了这种特殊的造型,可让我煞费苦心,不管我向左还是向右,总是无法完美的诠释,一不小心把棕叶给捯饬破了,包好的粽子变得松散又回到盆里。我不得不再次重复最初的程序,为了保险起见,我用上了两棕叶。

绑粽子,可真得算上一项技术活,在本就不成型的“三角形”之间,要找准两个角和棕身加固,又要绑着头还能抓住尾,就像“大鹏展翅”一样,要准又要稳。依稀记得母亲以前包时,把棕榈树叶直接挂在椅子,一手拿粽子一手绑,手法和动作娴熟而优雅,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我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做,叶子不听使唤,不仅没有绑好,反而让所有的棕榈树叶前仆后继的从椅子上往盆里面掉。我只好扯散棕榈树叶,先绕了一圈之后,就放在盆里,双手按住绑,管它死结活结,能固定住的就是好结,谁说的“杀鸡焉用牛刀”,我感觉“牛刀”未必能驾驭得了。

洗好的锅里放上水,水中间放上一个蒸菜用的架子,架子上放着溧水的小盆,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上面,开起大火呼哧呼哧的把锅底全部包围了起来,全神贯注的盯着,滚烫的沸水掀起一层层浓烟,粽子在如梦如幻的袅袅烟雾中若隐若现。一个多小时了,锅里的水已经被蒸发得所剩无几,粽子除了色泽略有变化,没有熟的预告,我只好又加水,转身问坐在看电视剧的父亲,“粽子蒸了一个多小时,怎么都没有熟呢?”我父亲可逗了,“每次都是你母亲在包粽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弄的。”我瞬间觉得好尴尬,空气都凝固了。

电话拨打远在长沙妹妹家的母亲,母亲听说我是“蒸粽子”,所有人顿时大笑起来,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象她们哄堂大笑的模样,有鄙视也有嘲笑,我羞愧得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因为我和我的朋友做过草粑粑,知道草粑粑是用蒸锅蒸的,我哪里知道粽子要用水煮啊,一时不知所措。我说,父亲那现在怎么办?父亲说,那就像过年蒸粑粑一样,多蒸上一段时间总会熟的。

粽子在我们的期待中,总算熟了,要说这是端午节的祝福吧,还真是姗姗来迟,父亲品尝起第一个“脱颖而出”,热气腾腾的粽子,在慢慢褪去华丽的绿衣中亭亭玉立,香味扑鼻。父亲说,这个粽子好吃,碱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糯米的粘软,花生绿豆的香味气息,顺着喉咙沁入芬芳,真是妙不可言。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师傅,没有别人的言传身教,竟然包起了粽子,又歪打正着了父亲的胃口,想想好笑,又感觉到特别骄傲。

前两天,父亲又叨念起端午节的粽子好吃,再说有了第一的失败作铺垫,内心不再茫然无措,小宝喜欢吃净是糯米的,说是煮着吃,顿感有些难为情,因为怕自己绑不好,煮的过程中,米粒会膨胀,怕糯米挣脱绳子的禁锢,到时可就是“黄金满锅”了。既然有要求,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我努力的寻找,总结尽量绳子不松动的包粽子方式,放了二十几个在锅里,然后加入没了粽子有两厘米的水,放大火煮了四十几分钟,在掀开锅盖的那一刻别提多紧张了,我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意外与惊喜,除了两个调皮的粽子,其他的完好无损,我惊讶得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天了,我真是太有才了。

信心来源于成功的实力,我折腾,我摸索,慢慢的,我总结出包裹结实的方法,叶片的大小,长短,宽窄,我都能随心所欲的操控,粽子的形状,在我的手心里可方可圆,可大可小,像变魔术般轻而易举,实践出真理。(作者:英鑫媛子)

粽子后面故事多的散文随笔4

周末的天空有少许阴霾,以至于那晨起的微阳没有穿透迷雾,加上拉上窗帘的缘故,房间更显得格外昏暗,这多年来失眠的诟病,让自己在饭点的时候仍然沉睡不醒。

回家了,这种安逸并不能持续太久,直到接到了一个亲戚的电话,问家里是否还有柊叶,若有,来摘些回去包包粽子。我有些哑然,告知家里的柊叶早在几年前便清除干净了。轻描淡写的闲聊却也能勾起前尘旧事,此时睡意全无。

那时候的柊叶长得很好,大叶小叶两两相交,葱葱郁郁盖过了菜园一角,母亲在菜园锄草的时候会偶尔修整一番,因为临近猪圈,再撒上一些农家肥,长势颇为喜人。柊叶并非每家都种有,虽不像青菜常食,但需时难找方显珍贵。

不种水稻不产米的故乡糯米会格外的昂贵,比肉都难买。包粽子是不常有的,并非按照风俗,就连端午都难吃到,往往是在重阳节和过年的时候才会有。再后来条件好些了,也就是想吃的时候母亲就会包上,解解嘴馋。

粽子似乎是农村一辈人的最爱,依稀记得在明华工作的时候,每次休假回家同事总会叮嘱着给他们带上粽子,而母亲也总会耐心的包上一大锅让我打包带到明华。手工包的粽子虽很简单,无非是炒香捣碎的花生米加上调料腌制的五花肉,但吃起来确实要比超市卖的原汁原味。

母亲故后,菜园子也渐变荒废。柊叶更是无人打理开始泛滥,虫蛇藏匿其中过于危险。无奈,在父亲吃力的抡锄之下,那一大片柊叶终被连根铲平。物是人非,我后来就再也没吃过粽子,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对和糯米相关的食物也没有一丝食欲和兴趣。

后面的几年时间,姐姐也都有包粽子,放冰箱我都未尝一口。我一度怀疑我此生将与粽子无缘,直到18年辗转北潢后,同事休假回来带了一大袋三角粽放到了冰箱,长久的夜班自然饥不择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馅,但已经尝不出柊叶的清香和花生米的浓香,找不到当初的情怀,心里已满是感伤。

大年初一去外婆家拜年,临别时舅妈塞了一袋粽子,我提回来放在冰箱就没在翻看。我知道面对这一袋粽子自己已经没有品尝的欲望,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如今斯人已逝,留下来的,是满满的回忆……(作者:默Luò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