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宝典

当前位置:读文斋 > 作文宝典 > 初三年级 >

思考死亡作文1200字

初三年级散文作文评分作者:蒹葭苍苍时间:2019-12-05 00:27

  半谈半论,半疑半问,只求死果得知。

  ――题记

  【死后无法解脱】

  常听人言“死后方可解脱”,但真实与否谁能知晓?“解脱”指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可是,死亡真的能“解除”烦恼吗?或许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其本质是“退缩逃避”?最后,难道这不算“利用”死亡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吗?

  我认为:想获得身心自由,死亡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方式。“想得到身心自由”,这是你生前的夙愿。如果你死亡后失去记忆,又如何获得已经被忘却的它?假如不在意,那你的死也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你没有达到目的;如果你死亡后仍有记忆,又如何忘记一直存在于记忆里的烦恼?假如你想第二次忘记烦恼,那你又如何再“解脱”一次?即使第二次死亡后,你仍然要面对这个选择题:到底是要因为一个意义而毫无意义地死去,还是重蹈覆辙继续整日忧愁?

  死亡之后你不仅要面临困难的选择题,还什么都不能再改变,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由此可见,死亡的确是寻求解脱的方法里最愚笨的那个。

  请记住:死亡是无法帮助你解脱的,如果真想改变,请竭尽全力地拼搏,相信你的潜力无穷,力量无尽,定会为自己刺破乌云,让幸福阳光温暖着你。

  【死需要被尊重】

  有的人死带着目的,就像上一部分里说的“寻求解脱”一样。但是,死之时带着目的到底合不合适?如果合适,那是为什么?如果不合适,那什么目的不合适,还是说无论什么目的都不合适?

  我个人认为部分目的是合适的,比如为国捐躯,这种死是光荣而神圣的,这种目的也是极其伟大的,它没有不尊重死亡,反而使之升华。为生命而死是死的高境界。

  当然,如果是为了利益,我认为心中的贪念已经污染了死亡本身,那是一种对生命的亵渎,对生死的蔑视,万万不可取。比如以死亡换来高额的赔偿,这种死亡充满污浊之气,即使堕于地狱或升至天堂,这种丑恶都应该遭人唾弃!

  即使是令人恐惧的死亡,也应该得到它应得的尊重。“死者为大”,你丑恶的死亡怎能让与你共处天堂或地狱的其他灵魂感到安心?不尊重死亡,生命也就没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因为你已经无视生命的尽头,逝世后何去何从谁也不知。请记住:尊重死亡,勿以死玩笑。

  【死亡是部分文学作品的温床】

  倘若你将死亡当作恶魔,这的确没错,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因为死亡才被创作出来的。

  《吊古战场文》中写到:“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

  怀念与哀悼,许多悲情之作的出世难道不是因为死亡吗?倘若人未死,何来怀念与哀悼?虽然死亡不能创造文学,但它能提供更多的文学情感,这是不可否认的。

  《秋天的怀念》这篇有名的课文,各位应该还记得,它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母亲过世,作者怀念,所以写文。其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难道作者母亲在世,他也会写文来抒发?你不得不说它的根源是作者母亲死亡。

  死亡不美好,但它并非是一种邪恶,是我们对它的看法改变了它的感情色彩。

  我们并非要感谢死亡,只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人称它为部分文学作品的温床,那它也是无愧的。

  【死者尚有余力】

  生者尽全力,死者尽余力。难道人死了,力量就完全消失了吗?不,死者尚有余力。

  鲁迅先生,即使已经过世,但他的力量是否就不复存在;雷锋同志,即使已经过世,但他的精神是否已然被遗忘?记得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可见,死亡和力量无直接关系,即使人不在,但精神和事迹也能引领当代青年勇往直前。

  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而思考死亡,则是与生命进一步的交谈,有助于我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达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思考死亡,懂得知足,学会珍惜,安度人生,方知大道。

首发读文斋作文宝典,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