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宝典

当前位置:读文斋 > 作文宝典 > 初三年级 >

论白话文史作文1000字

初三年级话题作文评分作者:一人之上时间:2019-08-21 21:55

  少有亘古不变的传统,多少如长城般坚固的东西也早已颓坯。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如何发展,似乎是一个时代之问,并无标准答案,依笔者所见,不可全盘吸收,亦不可推翻重建,秉持一种“摆渡人”的姿态,建立起传统与当下的联系,使之薪火相传,当属最好答案。

  从经营困难的露天茶摊,到具有国际影响的茶馆。老舍茶馆既含有几代人的追求与努力,也蕴涵着时代发展的契机,更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就如同文化变迁的缩影,如果没有对新思维的引进,没有与国际文化的接轨,只是一味地抱残守缺,泥古不化,鼓吹老旧传统,想必也已无法取得今日的成果。

  遥望100余年前,新文化运动,五四思潮,白话运动......闸门洞开,如洪流般涌入的新兴文化,迅猛冲击着千年的传统,五四便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不仅是政治上的,更体现在思想文化上,而白话文运动正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上吐故纳新的典型体现。白话文即古代市井白话,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就是用白话文写作的,但是直至晚清,白话文始终只是作为一种市井语言,难登大雅。

  20世纪初,当时北洋政府执政,政治腐败求,向西方学习的呼叫声几乎日益高涨,而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海外留学生归国,带来了全新西方思想,一场文化变革势在必行。

  白话文运动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使教育得以普及,而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各位教育家在这新旧交替之际,顺应时势,制定了一套既符合白话文,又不失传统文言精华的语法、语义标准,使中国之教育,既能承前人之余泽又能启后人之智慧,可谓善莫大焉。

  五四运动爆发后,白话文成为学生、知识分子发动广大群众的利器,用人民群众的语言阐述国家大义,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而白话文推广的另一项重大转变就是标点符号的推广,1919年,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所以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教育部明令国民学校其他各科教科书,相应改用语体文。

  从此,白话文占据教育这块高地,白话文之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但时代发展的契机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我们代际接力,但是对文化的摆渡也绝非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向钱玄同早年“将所有古书扔进茅厕”一样的极端言论,也应当被摒弃。诚哉斯言“父母在,不远游”,“三纲五常”等,无疑是历史遗留下的糟粕。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于个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之于国家,亦是一以贯之的精髓,若是仅凭一个旧字便将尽数术抛弃,也是太偏颇了。

  与束之高阁相比,推陈出新,摆渡文化无疑是对文化的最好姿态,无论新旧,中华文典也必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续中薪火相传。

首发读文斋作文宝典,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