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宝典

当前位置:读文斋 > 作文宝典 > 高一年级 >

与新概念的“误打误撞”作文1500字

高一年级叙事作文作者:嘟嘟。时间:2019-05-26 18:02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你也许没有听过它,但你应该知道韩寒。

  有这样一种说法,“80后作家群中,一半以上有新概念背景”。

  这样的比赛,没想到我竟与它产生了关联。

  高一暑假的时候,因为课业负担不太重,我写了一部两万多字的剧本,假期将近结束的时候在网上搜罗有没有可以发表的平台。然后不知怎么的,在某一个问答上出现了“新概念”这几个字。

  有点儿熟悉但又是陌生的名字,想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是很多大佬都参加过的比赛,好多个我熟悉的作家都是的xx届的一等奖。

  当时也没有想自己到底能不能进入复赛,只是又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它的消息:征稿启事、赛程安排、写作要求……

  虽然自己的剧本完全不符合大赛要求(5000字以内),但就是这个在网上闲逛的下午,让我心中有了点了点儿小希冀。

  我想参加这个作文比赛。

  那两万字的剧本,虽然搁浅至今,但却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我对新概念的梦。

  我买了大半年的《萌芽》杂志,剪下了上面的报名表,开学的前几天一直没日没夜地看着上面的文章。上面的大多数文章与《读者》《意林》等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种说不清的时代化的色彩。

  看着上面一篇篇文章,老练的手法、丰富的想象、鲜活的比喻……这是和我同代人写的吗?

  虽说“见字如面”,我却无法想象,纸的另一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到底要写什么体裁什么主题,就开学了。搬家似的收拾东西,背书,准备开学考试,补两笔还没写完的假期作业……直到开学考后一个没有作业的中午,我突然发现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新概念的报名表:“华东师大杯”第二十一届中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然后我就在课桌上杵了一个中午,想了很多见过的人,碰到过的事情。

  我想起了每次下地铁看到地铁站前一个个推着车的小摊贩;我想起了某一次逛小商品市场,买了几块钱的铅笔然后那个店主对我说“谢谢”;我想起了在建材市场碰到的一位中年男子,他过着拮据的生活却仍然资助着一家外地来打工的母子;我想起了在肃杀的冬日里,仍有一些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搬东西的人们……我见过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他们靠着最简单的出卖力气来维持生活,他们拿着办公室白领几分之一的工资——他们也许在生存线上挣扎,但每一个挣扎的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当我想到了见到的很多人,在地铁上与之闲聊却不知道他们名字的人,我突然明白了我想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

  我想展现那些从未被我们关注的普通却善良的灵魂。

  那一头白发的中年男子,那很瘦却不羸弱的工人,那用一肩挑起整个家庭重担的父亲,渐渐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那周末,我用一个下午,写了三千多字。名字是《老曹》。

  八九月之交完成的初稿,然后我每次放假的时候都修修改改,又在一个普通的叙事架构上增加了很多描写。每一次修改前,我都会观察很多的人,看人和路上的蔬菜摊贩在卡车上搬卸蔬菜,看骑着嘎吱嘎吱的三轮车车夫拿毛巾擦汗,看坐在高速路口旁马路牙子上的小贩。然后,我再把这些未名之人融合到“老曹”之中。

  我写了一句对于他很瘦的描写,我至今未找到比它更好的形容。

  “(老曹身上的衣服)就像一面旗飘在旗杆上。”

  大概是我在某一天真的看到了一幅这样的景象吧。

  “十一”结束的时候,我在邮局把稿子寄了出去。当我把好几页的稿子装进黄色信封的那一刹那,我有些释然,又有些不舍。

  心头有些小小的念想:也许能进复赛吧。

  这点小小的微光,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课程的加紧,随着很多琐碎的事,慢慢地暗了下去……

  在1月初的时候,物理周考完后,我准备回家,突然有人递给我一封挂号信。

  接过挂号信,信封的左下角有“萌芽杂志社”几个红字,我小心翼翼地拆开,是一行清秀的字迹——大概是一个20多岁的编辑小姐姐写的吧。

  A180 zk,……

  我一个晚上没写作业,在电脑前一遍一遍地刷着“新概念”的贴吧——直到上面出现了我的名字,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1月末的时候,我第一次在不跟随旅游团的情况下来到了上海(上一次还是2010年),当时细雨蒙蒙,走在街道上,漫步在静安区的街头,我穿着面包似的羽绒服还被冷得瑟瑟发抖。我逗了逗萌牙杂志社前面的猫,然后去城隍庙吃要用吸管的灌汤包,最后在烟雨蒙蒙的黄浦江畔极力远眺……

  下午,按照计划我来到了巨鹿路,在“逸夫学校”里报道,收到了一个贴心的小姐姐送的暖宝宝,然后,我选了《逆转》这个题目,三个小时,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多字。

  无论是情节还是文笔方面,我写的这篇文章比初赛的文章都要粗糙很多,但三个小时,就这样埋头写下来了,交卷的时候,我仍然有种浅浅的满足感。

  四点多走出考场的门,我又来到东方明珠的塔顶俯瞰,雾气茫茫,只有模模糊糊的灯光的影子,我心中突然闪过了汪国真先生的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我想,不管结果如何,能在这个时候,我站在上海,已经是很大的幸运。

  趴在东方明珠的窗边,鼻翼翕动,玻璃上模糊成了一片水汽。

  第二天和200多个人挤在青松城大酒店的礼堂里,焦急地等着结果。

  旁边一位家长在微博上刷出了复赛结果,小声说着“重庆重庆”……没想到还真有我,“A180 重庆 zk”。

  现在距离那次梦一般的比赛已过了将近一年,我站在学校的门口,想想当时天真的自己。

  突然想起了2011年某地高考英语卷中的一句话:It always struck me that when you're looking at a big challenge from the outside it looks huge,but when you're in the midst of it,it just seems normal.(我总认为,当你旁观一件事的时候,会感觉无比艰巨;而当你身处其中时,也就变得易乎寻常了。)

  何必害怕呢?新概念也许和“大佬”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它也绝不是不可跨越的高山。

  也许以后的人生路亦为如此,就这么走下去吧。

  当我身处其中的时候,就不觉得这个困难是困难了。

  大概正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现在学习的性质,已与之前不尽相同。如果说之前广博的学习是为了拿到“大学通知书”这张门票,现在的学习却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

  我只是为了“更好的人生”。

  很虚无,又很真实;很不固定,又有确定的方式。

  在一切“作业”都消失了的时候,在我们有时间有机会有权利去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事情的时候,在未来的人生再也没有人替我们铺路的时候,我该想的,不是我要去什么学校,不是我想选什么专业,而是在所有选择之中,向自己发问: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把我们磨成了经历相近的一群人,在这十几年之后,我们要从这相近的模子里蜕变出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人觉得,这一切变数太大。在18岁的年纪,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画手也画不出自己未来的样子。

  但我想说,任何一个发生质变的演化,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

  于我自己而言,我想去做什么?

  我很可能会去当一名老师,每天过着勤苦的上班生活;我可能去当一名学者,生活条件有些乏味,但我有属于自己的乐趣;我也可能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做着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的宣传。

  我更可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族,过着朝九晚五一年没几天休假的日子,拿着普普通通的工资,在挤公交挤地铁的时候,被人潮淹没。

  也许我不管怎么努力,也到达不了我人生梦想的高度。但我知道,我曾经为它做出过选择,做出过牺牲,我在付出努力的同时,看到了人世间最华美的景致。

  “梦想”在很多的时候,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激励我们“去实现”而存在。

  它不能给我确切的收获,不能给我绝对的保证,但它可以给我向未来前进的动力。

  路是我自己选的,去不去做,与我紧密相连;成不成功,则与我无关。

  那对你而言,你想做的是什么呢?

  希望你在高考之后再看看这篇文章,并在心中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首发读文斋作文宝典,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