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宝典

当前位置:读文斋 > 作文宝典 > 初三年级 >

无论东西作文1500字

初三年级散文作文评分作者:Pluto时间:2020-02-17 12:46

  说起东北,你会想到什么?

  ——哦,东北?办事来烧烤,一顿不行就两顿、猪肉炖粉条、赵本山、万达、精神小伙……

  【 ㈠ 不同的地域印象 】

  是吗?

  我在东北,辽宁,大连。一提到东北,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都是上述内容吧。

  说起一个地方,你对它的印象通常来自哪里?因为你没有亲自接触过,你只能片面的通过爆炸的流言、帖子各种渠道来大致了解。致使你形成了刻板的印象。这些印象是积极的还好,如果是负面的,就会更深刻地印在你的脑子里,以后一旦提起那些地方,你就反弹出藐视的皱眉。

  谈起江苏人,很多人遗留在封闭思想里的《最强大脑》——江苏人有头脑,智商高。而负面形象都有什么呢。谈起上海人,人们会想起,上海人都是磨磨叽叽小性子,抠门矫情……谈起河南人,人们觉得他们祖宗十八代都是穷根,人贱物鄙,奸商耍滑……

  很多嘲笑,歧视。

  当这已经成为刻板的印象,并要一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很不幸的,地域歧视诞生了。

  【 ㈡ 什么是地域歧视 】

  地域歧视的官方定义是怎样的?

  “地域歧视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区别对待”,与人种没有任何关联。地域歧视是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区别对待”。它是由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类心理活动等因素引发的。地域歧视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体现。地域歧视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但,随越来越多的群众无意识接收歧视信息到无意识输出歧视信息,这种行为就会渐渐潜移默化变成刻意。“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团体最简单的认识,它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识和交往。“刻板印象”还往往导致误解,因为,“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并非事实,有时是由于偏见的合理化而来,有时是以群体有某种特性来推断个人也必然具有这种特性而形成的。

  实际那些群体可能并没有你认为的所谓特性。

  【 ㈢ 东北不是这样的 】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在百度百科搜索“地域歧视”,简介下方便是地域歧视的社会危害性以及例子,资料第二句话就显示,深受其害的首当东北人,河南人。

  我是东北人,所以在此主要说明关于东北。

  “东北人蛮横、不讲理。”“东北人吃野味。”“东北人说话土还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每次见无知的网络水军大言不惭的诋毁东北人,只能忍气吞声。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有没有经历过地域歧视。当一个与你无关群体被涛涛议论时,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如果这个群体把你包含在其中时,你的集体荣辱感就会瞬间爆棚。

  关于东北!

  别一提起东北就想起什么啤酒碴子烧烤架子行吗?我们是爱吃烧烤,但不是顿顿都吃。

  我们东北大热炕头确实很舒服,但我们也有很多层很多层的楼房。不是都住在《乡村爱情》发生的村庄。

  我们东北人洗浴时不全是都在一个大澡堂子里。不用说极好的洗浴中心,就很多中上等的洗浴中心基本上都是大约地上四五层地下一层,规模不亚于一个商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区域。因为东北区域天气变化比较明显,沐浴的项目也尤其多,大家也都去过大大小小的温泉中心之类,东北的很多大型洗浴中心集温泉,盐浴,酒店很多元素于一体。欢迎来玩。

  我们东北口音是很淳朴亲民的,并不是像《爱情公寓5》里诸葛大力模仿的那样土啊。说实话当时我看弹幕肺都要气炸了。我们是很热情自信,但并不是——自负无知到认定我们的口音就是普通话,因为我们热爱这生存的土地,我们深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什么优缺点。我们很多人也说正宗的普通话。我们不接受外人因为不了解我们而平白无故泼来的脏水。

  【 ㈣ 这片土地的特色决不是他的全部 】

  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人民,文化等很多东西都存在差异,脑电波之间的鸿沟无可避免。

  而为什么会产生地域歧视?一般来说,当外地人来到他不熟悉的地域时,就会按照社会上的偏见来解释当地人的性格。如台湾人、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的偏见。中国城里人对乡下人、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一些一线省份对东北人、新疆人、河南人,西藏人、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等的地域偏见。

  其实我们有时候也会无意识的弹出地域刻板印象。提起内蒙古,我们想到蒙古包,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甚至几十里都没有一户人家。这固然是他的特色,但不是他的全部。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包头也像很多内地城市一样繁华。由于大多数人的不了解,使越来越多狭隘的感觉扼制住了人们对那片土地的向往。

  【 ㈤ 恶意的狭隘主义 】

  三鹿奶粉在河北,问题疫苗产山东,电信诈骗在台湾,阿里封杀的百度同伙是莆田……可地域歧视大部分只针对那几个省份。

  抽离个体的特殊性,让特殊性坐上火箭,一跃成为群体的普遍性,这是非常愚蠢的思维。而且,一旦大众形成这种思维,人们只会越来越强化你先入为主接受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你是无意识的。最可怕的是,它会演变成下意识行为。这就是思维渗透的可怕。不知不觉间,人的思维就被影响,如果你没意识到,你就会被越带越远,远到自觉放弃了质疑的能力。

  更深点去想,为什么地域歧视者可以轻松找到被歧视人的负面新闻?那些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城市只要有一点恶,便会比其他城市更加迅速的被放大膨胀。人们挖掘它的坏,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就应该是这样的,媒体也会更层出不穷的去撕开这些城市的同一道疤,做成新闻来落实。攻击者很乐意觉得他们的城市优越于那些地方。这种故意的贬低给他们带来了使受歧视者抬不起头的“高大感”。

  无论刻意与否,愿这些恶意消停些吧。

  【 ㈥ 回到疫情下的东北 】

  最近疫情凶猛,每个省都在响应国家号召。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热情的东北也从没差过事。

  2月8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辽宁再派10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重点是1000么,不是,是再派。

  没人知道,这已经是辽宁第七次,把省内最好的医生派去武汉了。

  一千名医护人员中,光一个大连,就出了500人。这直接导致了大连的医院因为人手不够,被迫关闭全市门诊及小型卫生所。不到15天时间,辽宁已经派出6支医疗队和1支疾控队。累计1382人。再加上黑龙江353人,吉林686人。东三省驰援武汉,累计2340人。

  要知道,全国从各地调派医护人员总共11921名。这几年经济并不景气的东北,占了整整1/5。

  辽宁1000名医护人员,直接接管雷神山医院。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又接管了火神山医院。

  两座神山,都在说东北话。

  千万不要低估东北人的实在,这帮人虎起来自己都害怕。

  东北捐款捐物的架势,是恨不得把家都搬到湖北。争先恐后,为疫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方大集团捐了2个亿,飞鹤乳业捐了1个亿,哈药集团捐了1个亿,大连大商集团捐了6000万,鞍钢集团捐了3000万,吉林巨峰生化捐了400吨酒精,长春修正捐了1000万药品,赵本山一个人捐了1000万。以及辽宁人民,连自己准备过冬的130吨大白菜、20吨茄子,都拿出来给了武汉。为了给武汉捐款,他们几乎把家底刮了个干净。

  作为共和国长子,只要祖国需要,每一次都要硬挺着,冲锋到最前。黑土地与长白山,见证了十几代人的忠诚与奉献。

  但东北这个懂事的傻哥哥却好像忘了,自己这些年过得并不好。尤其是黑龙江。作为东北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一个仅有三千万人口的省份,目前确诊人数已有360例。死亡人数达8人,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

  但身处极北之地的黑龙江,却根本无人问津。微博上,关注到这个数据的网友,寥寥无几。

  其实黑龙江,好像也不太关心自己。明明早已经捉襟见肘,却还在把人才和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一线,丝毫不顾自己的百姓。当地10多家三甲医院告急,急缺N95口罩。

  人民日报微博发文:“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安全,黑龙江不得不和老百姓换口罩:一只N95换5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但其实民众的口罩,也早寥寥无几。

  这次站出来的,正是那个刚捐了一个亿的哈药集团。买不到,自己造。哈药集团跟东莞签订合同,全额付款,买下口罩和防护服两条生产线。

  黑龙江一年的GDP,或许连南方一个地级市都比不上。但东北式倔强就是,你找我借一块钱,我兜里就一块钱。但还要再找别人借一块,给你两块。

  面对地域歧视,东北无心理会,更来不及回应。哪里有同胞受难,哪里就一定有东北人的身影。我们没赢过一场网络暴力,却也没输过一次家国大义。

  【 ㈦ 按倒地域偏见,扶起众志成城 】

  不仅是东北三省,在一省带一市的规划下,山东向湖北黄冈捐赠了2亿多元……各省,各集团以及公众人物也纷纷出财出力,势必和生病的孩子们共渡难关。

  人民日报说,新冠肺炎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人性。

  而我却希望,它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次彼此。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希望大家可以试着重新接纳,黑土地上,1.2亿憨厚的东北人。

  希望大家,可以重新接纳,每个地域里个性不同,但品性都淳良的人民。无论东西。

首发读文斋作文宝典,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