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因果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2-10-29 15:31

因果的散文1

心中总会有些念想,想到便会去做?我不觉接下来会做何事,想要去做,总不知会发生何事,但时间到了便了然了,一切都合乎情理。一切都在过去,一切一都亦在发生,所以便有了因果。

人生下来有了父母,有了自己的见解,一切都基于环境,都在自己心里。时间这一概念是不会停止的,亿年前,千万年前,万年前,生物迸发活力,人类生存下来。生物总会趋吉避害,正因如此在这偌大的星球,便会有如今的人类,如今的人。有生物发展、繁衍的趋势,有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如今也有社会的潮流。一个人总是渺小的,于是有了领导阶级,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有些东西自己一人便能做到,有些个人力量不可及,会有团体,会有一代代的人去做。这期间是曲折的,有分分合合,有拒绝反抗,时间到了,便可以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却无力改变过去,这也是人力不可及,所以有了“时光机”这一类不存在的东西,但结果大概率是可以肯定的。

宇宙中地球就连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都算不上,却发生了无数的故事,在人类看来可歌可泣,这不可否认,人类经历的、改变的似乎很多,仔细想来却也就我们所经历的现在,但人类真正改变了什么?以前的事已经成果,已经因果一体,那未来为何不是如此,即便现在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但下一瞬便也成了过去。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我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本就是三位一体,宇宙也不过是困兽囚笼,困住了时间与空间,而时间和空间困住了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互相牵制,永不停息。谁是因,谁是果应该也不必细究,因果本也是一体。

这一切难道毫无意义吗?在无穷的时间中,在极致的客观中,是如此,但一件发生几率无限小的事在无穷的时间中必然发生。生物要生存,文明要繁衍,星球也有“寿命”,所谓的因果那有有何意义。因果中的信息无穷尽,信息中的因果无穷尽,无意义必然有相反的信息,正如所有信息也只有存在与不存在。只要认为有意义的事便去做,尽管它也是无意义的,只为了自己想要的便不必去想如此之多,冥冥之中已经有了因果,有了意义。

不经意间,刻意而为之,便有了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生活、感情、独立的意识,这只属于自己,时过境迁,忙忙碌碌,有胜利与失败,有愉悦与悲伤,为小事而纠结,遇大事时果断,可能忘了以前的事,可能记得某些事,这塑造了一个人,他是自我是本我也是超我,回首往事,却也不堪回首。

矛盾的问题一直都有,它都在你手里,一试便知,可能矛和盾永远也不会接触,当它们相击时,一切皆有可能。奇迹本身就是不可能,但它却也常用来形容已经做到的事,当有悖论产生,那便不是悖论。许多不合理的想象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中的人类的脑海中产生,人类一直在把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也许一定不可能中也一定有变数。所以啊!人不能妄自菲薄,坚信吧!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不必在乎他人,也不必去否认,让奇迹不再是奇迹,而是我们创造未来,跳出未来的桎梏,正是这样,看到了意义。

因是因,果是果,因果无关因,也无关果。变幻中,我是我,我亦非我,真实的自己谁又知其一二。

因果的散文2

佛教“因果”论中有“三报”之说——“现报”、“生报”、“后报”:

1、“现报”,是指一个人今世行善或作恶,他今世就会得到报应。

2、“生报”,是指一个人今生行善或作恶,来世才会受到报应。

3、“后报”,是指“过去无量生”中行善或作恶——即前世或前几世或前无限世中行善或作恶,此生受到报应;或在“未来无量生”受到报应——即在来世或未来的无限世中受到报应。

这个“三报”说起来简单,但要用它来解释世间万象和复杂人事的“因果”关系,却真的并不那么简单,就算一些一生潜心佛学的人士也不一定说得十分清楚,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就更是不甚了了,最多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有些人并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我想起了已故诗人陈超的一首诗,叫做《沉哀》:

太阳照耀着好人也照耀着坏人
  太阳照耀着热情的人
  也照耀着信心尽失的人
  那奋争的人和超然的人
  睿智者、木讷的人和成功人士
  太阳如斯祷祝
  也照在失败者和穷人身上

今天,我从吊唁厅
  推出英年早逝的友人
  从吊唁厅到火化室大约十步
  太阳最后照耀着他,一分钟

这首诗开头一句“太阳照耀着好人也照耀着坏人”源自《圣经》,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上天会平等地爱每一个人”,无论你善或恶,都会爱你、不会放弃你。不过,在诗人陈超看来,对于他那位英年早逝的友人,太阳也仅仅是“最后照耀着他一分钟”而已——当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太阳就会照耀你,当你灰飞烟灭之后,它就算想照耀你也照耀不到了,哈哈,就是这样!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上述圣经中这句话有点类似——天地把万物一概视为干草扎成的狗,都是用来供奉和拜祭天地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是无情的,我想大地大概也是一样。天地对待万物是不讲仁义的,或者说无所谓仁与不仁。我理解这里头有两重意思:

其一,所谓“万物”就是指各种不同之物,包括人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无论是本质上的差异还是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万物”,也就是说你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本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是鸟你就在天上飞,你是马你就在地上跑,你是鱼就在水里游,一切都是自然造化,与天地无关。对于万物,天地一概为它们提供存在或生息的场所和条件,其余一切,遵从造化,顺其自然。

其二,也是重点之所在——天地对待万物是平等或者是一样的,在其眼中,万物皆为刍狗,无所谓高低贵贱,也无所谓善良歹恶,不会偏袒,不会厚此薄彼,天地不会对某一物某一人特殊关照,也不会对它或他有过分的要求。人有观念上的善恶之分,但天地并没有,人们常说“老天”会收拾恶人,奖赏好人,但按照老子的看法,并没有这回事。

当然,我也知道,以上我对《圣经》和《道德经》中两句话的解读,恐怕过于简单和偏狭。我只不过是想说,所谓“因果报应”只是一家之言。况且,我们一般人也无法用所谓“因果”的说法去准确无误地、万无一失地解释世间万物以及个人所遭遇的一切变化。

我们在网上常看到的谈论“因果”的帖子,大都以一些万口相传的经典小故事对“因果”关系加以“论证”,或拿一些“据说”的常人生活个案来对“因果”的必然性加以“证实”。当然,当中也不排除有些事例是这些帖子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其中有多少偶然性或必然性我们是难以去辩得清论得明的。

一向以来,尽管人们为了证明这些故事或个案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而创造了不少玄妙的“自圆其说”,但可以说,没几个人由于“深信不疑”而去遵从与“因果报应”相关的规则,因为人们肉眼所见的现实每每打破他们对“因果报应”的幻想和期待,人们发现所谓“因果报应”实在是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灵验,所以又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好人没好报”等说辞的出现。尤其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重视的是眼前当下;对于“前世”,事实上根本无法、也没有多大兴趣去深入探究;至于遥遥无期的“来世福报”,虽然也许会寄予厚望,但实在也没有多大的耐性去等待。不过,多数人出于对未知的疑虑,或对未曾亲临其境的传说怀有天然的恐惧,于是他们往往又会“将信将疑”,或者干脆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许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所谓“敬畏之心”吧。

因此,有各怀心事的信众,每日念经诵佛,勤做功德;更有因心结难解或生活中陷入各种困境而临时抱佛脚者,急急去寺庙寻方丈高僧为其指点迷津,或烧高香,或慷慨解囊等等不一而足。芸芸众生之中,一切善良或比较善良,甚至是不那么善良者,只要他不恶念顿生,不以为非作歹为乐,那么“种如是因,收如是果”——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都已在心中默契成为一种公认的“逻辑”,或者说是一种意识中朦胧的期盼吧。所以,在尘世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慈悲之心、怜悯之心、恻隐之心等“善良”的因素;同时,也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善良,希望上天看到自己的善举,并且期待得到一定的回报——这都是人之常情。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天谈起了“因果报应”。他人很好,碰到朋友或熟人有困难,他都会量力而为帮一下,见到朋友转发的“轻松筹”,他一定会捐点钱等等。他告诉我,不少人说他幼稚说他傻,对他说,“你以为你行善就会有好报吗?想太多了。这个世界上凄惨的人、需要帮的人实在太多了,你帮得过来吗?而且你这个人也容易受骗上当”。他告诉我,其实他也知道别人说得对,只不过他这样做心里感到舒服而已,见到别人有困难自己捐点钱也不一定能帮多大的忙,就当用这点钱购买心中的那份“舒服”吧。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想,如果你在上公交车时面对老者的行动迟缓,怀着一份理解与同情,而不是不胜其烦;如果你见一残障人士沿街爬行乞讨,一阵悲悯从心中掠过;如果你因街头卖唱者苍凉嘶哑的歌声而情不自禁地驻足倾听;如果你偶然看到邋遢潦倒的拾荒者在繁华的街道垃圾箱旁细心挑拣可以卖钱的废物,你对他们那份再艰难也要自食其力而不愿伸手乞讨的生活态度感到钦佩……你甚至掏出五元十元钱加以施舍,并因而心中涌起一阵淡淡的莫名感动,此时,善的种子便又一次在你心中悄然播下,开始孕育。但我认为,播下种子,也未必就会结出果实,就算十分耕耘也未必会有一分收获,冥冥之中,有多少未知无法预测!常怀善念,随缘行善吧!莫以善小而不为,也不必刻意而为之,更不要以商人投资谋利之心态,奢望所谓“好人有好报”、甚至是丰厚的回报!

就我个人而言,较之于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是一份洒脱;较之于苦心修行以成正果,为而不争,顺其自然,更能让心中得一份安逸。心安乃大幸,在人心浮躁之当今,心中若得一份舒适和安逸,难道就不是一种很好的善果、一份对善行珍贵的回报吗?(作者:贤愚一丘)

因果的散文3

秋风萧瑟,中秋已过,四季轮回。人易变迁,学易重难,艰辛不干,只为六月,破蝶而出。没有所谓的一马平川,都是自我的随意放松定论;没有所谓的难与不难,只是自我的堕与懒的结果。

这个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所有的人与物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变得失去了本心的坚守,一旦外物影响就产生堕。虽然我们没有一部分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坚守初心为自己心中的重任,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要奋斗人生,追逐彼岸的花。铁在遇到潮湿时会在一定程度氧化,却没人去擦拭,最终,随着时间奔走变成一无是处的细渣。

擦拭我们心中的却始终未出现,真的要成为那铁不断出锈的模样吗?没有谁能擦拭我们心中的所有,只有那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滴水穿石中穿过那坚硬如铁的石头,锲而不舍中钻那退而却步的人生。

街道上很多年轻人,在街上上买东西时,有些时候他们非常羞涩,那不免是一种痛苦。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任何的专业技能,只能靠这些维持生活。他们可怜吗?可怜,然而他们在因果中,直接选择于果,在大好青春年华中过起了不应该是因的日子,却迟迟不肯放走果。自己青春拿了果,以后的人生不断偿还果,在一定程度上因果关系,因果联系中,自己先吃果,埋下因,他们是不值得同情的。

因因果果,都是自己漫长中不断种与摘的过程中,一念之差中陷入“走火入魔” ,成为一生遗憾。

我们都希望活得更好,走得更高更远,可是三百六十行不是每一行都好走。一旦松懈,陷入一有成就就心高气傲,最将在原地不断画圈圈,还习以为常自我欣赏,其实自己在别人眼前什么什么都不是,只不过笑话中的笑话,成为了一种悲哀。

手上老茧纵横,脸上黑黝黝的,佝偻着背,我们对他们很熟悉,却在心里却瞧不起他们。每当他们想放下手中的活时,他们总是放不下,因为自己的孩子还要读书,还有走向更远的地方,不能懈怠得接着干,吃一点苦累一点也无所谓,以后孩子会成器的。我们有些时候看不起他们,可是有些时候自己却连他们的三分之一的不如。他们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我们,我们放弃的原因却是那样的可叹——学习太难了,老师这样那样了。可是,想想为我们奔波的父母,以这样的动力坚持下去,难道不好吗?

其实谁都是打工人,每个人所享受的都不一样。为何呢?就因为吃饭的本事不一样,总而言之就是所掌握技能的高低不一样。不是这个社会残酷,不,社会很美好,是自己让残酷不断缠绕自身。

摘了果,必定毁于偿还因的后悔中,不断偿还,甚至是一生。立脚脚跟,步行于中,慢慢行走,既不做只会在原地原地画圈的圆规,也不做那个随意荒废青春的堕者。去追,去寻求那心中的梦吧,苦,非常苦,会苦得到哭的地步,但那又怎么样,我们想成为不一样自我,过不一样的生活,那个先苦后甜的定论是永远不会变的。

因果的散文4

佛家说的因果报应,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反正连道家也都这么说,甚至在孩提时代,做父母的也常常这么对我们说,不能欺负老人,也不能欺负“喑哑”(喑哑,这是甘肃的一种地方性的方言,泛指不能说话的所有动物。)要善待他人,善待一切,若不这样,反过来在来生就要受罪,虐打了“喑哑”,下辈子投胎成你虐打过的“喑哑”,让这些“喑哑”投胎成人,再反过来再虐打你,让你还以前前生的一切。

记得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那时我的家刚好从农村迁进县城,人们的生活还是紧紧巴巴的,但是那时候的人,把情分看的很重,即使再忙,也要在闲暇下来的时间里,会走走亲戚,问候问候亲戚家的长者,哪怕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也要买了礼物,安排孩子们去亲戚家走走看看,这也是一份真诚的心意。

日子过得很快,教导过我的长者已经在世的为数不多了,而我也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人过中年的衰老路子,反正日子在紧紧张张的过着,我也恪守着母亲的说法,踏踏实实的工作着,也从不在生活中来一丁点虚假,也不愿意在虚假里获得暴富,就这样不疼不痒的做着永远的被人另眼相看的穷人。不知道在这些年里有没有做过什么错事,还要受什么样的惩罚和来世的煎熬,但是我一样在我的内心里坚持着我做人的标准,善待生活中的亲人。每当在街上看着颤颤巍巍的老人,在街头艰难地走过时,我也在我的内心里不止一次的追问着,到底有没有错误,这样艰难的自修,不知道在我的七老八十的日子里,是不是也要和这样的老人一样,在闭眼安息时还要这样遭受最后的罪过呢?

人,可能是一种最喜欢喜新厌旧的一种物种,什么都会在人类的眼里,做不了长久的音符,尤其是伴侣,孩子,父母老人,都在谎言里勉强维持着幸福的风景。当他的孩童在咿呀学语时,做了什么都是可爱的,但是爱了他一生的父母,在垂暮之年,有几个人人真正能做到如爱他的孩子一样,爱着他的父母?

不管别人做得好不好,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虽然在别人眼里看着一事无成,只要坚持就可以了,但在心底里隐隐有一些恐惧和惧怕,万一老了失忆了怎么办?卧床不起了怎么办?看着街上几乎半是流浪的老人,尤其是有一位天天坐在公厕门上打盹的老太太,听人说儿子和儿媳在县城里的一所小学里教书,只要天一亮,老太太会准时拿着马札坐在那里,哪怕严寒酷暑。听老太太说老太太去世了老伴儿,儿子为了面子将老太太接进城,可是儿媳在上班之前,一定会将老太太清场出家,有时在寒冬腊月里,来一场寒潮,街上冷的连个人影都没有了,老太太也会拿着马札在寒风里围着公厕转。

我不知道,这位女教师,是否可以想象得到自己有朝一日老了,万一和老太太一样凄惨的挨冻受气,还有给自己的学生讲仁义道德时,不知道她的内心深处是怎么一个感触?反正我记得在我儿时,我的一位老亲戚,被蝇虫啃食时,身上发出至今不能忘却的凄惨的沙沙声。一个活到耄耋之年时,被病魔和蝇虫祸害得只有二尺多长一点的身躯,唯一能动弹的就是披着白发,脸上泛着青光的头颅,在探望的亲朋恓惶的眼光里咿咿呀呀地和孩子一样兴奋地摇晃着脑袋。我这位老亲戚,听母亲说是我父亲的一位妗子,按当地的叫法,我也得叫她舅婆。和舅婆唯一的一次见面,是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们一家得步行着去四十里开外的老家时,刚好舅婆家在我回老家的半路上,在母亲的安排下,我们带着礼物去看望了多年卧床不起的舅婆,那时候的我确实是一个好动的人,在舅婆家的院子里,大人们还在热情的寒暄着时,我听说舅婆在堂屋里,我第一个冲进了堂屋,然而让我恐惧的是,舅婆披撒着稀疏的白发,用青绿色的脸兴奋地向我咿咿呀呀地打着招呼,只有婴儿一般的身子蜷缩在炕角,凸显的脑袋格外硕大,一种莫名的恐惧让我背上渗出了惊悚的汗液。

在大人们慰问不能发声的舅婆时,总是听见好似麦牛儿在麦仓里啃食麦子一样的唦唦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说那是舅婆身上的蛆在啃食舅婆的躯体。我一直不能相信,舅婆贤惠的儿子儿媳,将舅婆的一切清洗的干干净净,甚至卧床多年,屋子里连一丁点异味都没有,却不能清理掉舅婆身上密密麻麻的蛆,在日夜不停地啃食着可怜的舅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写着写着,就写到这里?也许在人世间看得太多了,越发的对真正的老年生活走的越近,就越发的感觉到恐惧,也许在真正的衰老了,和平时一样在睡觉时,死亡在安安静静的睡着了有多好?没有什么痛楚,没有什么病痛的煎熬,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生命的生成和死亡,这真的由不了我们给自己做主,唯有和开头一样,听着母亲和佛家的因果报应,踏踏实实的自修,到真正的老了以后,能平平安安,轻轻松松的走完最后一程就好。(作者:涂鸦)

因果的散文5

布瑞姆《阿波罗精神》有一句话发人深省:“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均衡性,这是人力所无法破坏的。”人生均衡点也是不能被破坏的,任何人同样躲不过自然的“铁律”,那就是,种什么样的因,必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因果论可追溯至墨子。《说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包涵因果哲理思辨。《说文?攴部》的诠释相当透彻:“故,使为之也。”与《经上》的相关定义是相当的。但《经》《说》将“故”分为大故与小故。“大故”是指事物必然发生的具体原因,“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小故”,既使存在也不是必然会产生某种结果;如果没有这种“小故”必然不会产生某种结果,即“无之必不然”。我的理解是,“大故”是某一结果的首要直接原因,“小故”是某一结果的次要间接原因。

最喜欢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痛苦。

健康是自己的,疾病也是自己的;快乐是自己的,痛苦也是自己的;贫贱是自己的,富贵也是自己的。所有的昨天产生了今天,所有的今天又产生明天。美好的结局是自己营造的,不好的结局是自己造成的。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关联其他。自己今天的一切,无论是好是歹,只能自己拥有,自己承受,自己负责。他人不会共享自己的幸福,也不会分担自己的痛苦。所以,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本质上是孤独前行,也是默无声息的。(作者:金牛望月之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