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故事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看电影的往事

评分作者:诗路花雨andsix时间:2021-05-22 05:52

  像我这样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电影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曾经一度将看电影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小时候,我们对电影的喜爱,那真叫百看不厌。

  记得我上小学时,最让人高兴的事要数看电影了。当老师在教室里宣布明天下午看电影,顿时同学们就像炸开的锅似的,那高兴劲别提啦!老师接着交代今天放学回家后记得向家长要五分钱(学生半票),明天上午交给老师。一般经济条件再差的家长,这会也不会吝啬,会给上一角线,剩余的作为零化钱。上交了五分给老师后,还有五分钱可以到电影院门口小摊上,买上一包用旧报纸包成三角包的小零食揣在口袋里。

  同学们进电影院不用剪票,由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领队,排队进入检票口,检票员一个一个挨个点数。进入影院,同学们的高兴劲难以言表,同学间的聊天声、呼叫声,喧嚣嘈杂,此起彼伏的说话声和那翻板木椅的噼噼啪啪声交汇,响彻个整个电影院。待坐定后,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从口袋里掏出之前在电影院门口买的瓜子、落花生、神仙米,也有同学从家里带来五花八门的小零食。有的同学手里持着一支的白糖棒冰,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吃。电影院里也有明文规定,电影票上也明确印着,“严禁吸烟,不准乱扔瓜皮果壳”,但大家从来不遵守规定,仍我行我素地不买他的账,该吃得吃,该扔的扔。关系友好点的同学,会将手中的小零食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者交换。

  时间临近开映,银幕上会公式化地出现一张幻灯片,画面背景画着一条小河,夜晚的天空挂着一轮明月,让人感觉特别的幽静,旁边配着一个特别醒目的“静”字,有时还配有扩音器里呼叫声:“电影马上要开始啦,请观众们保持安静”。灯光渐暗,在正片放映之前,一定会习惯性地放上一段插剧,插剧内容一般都是反映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改山造田,工业生产技术改革等,有时,插剧也会放新闻纪录片。

  插剧一般会放映半来个小时,然后,开始放正片。放插剧时,台下欢众席里聊天、嗑瓜子、落花生的声音比较杂乱,但开始放正片就不一样了,电影院里会安静许多,人们说话时会有所顾忌,同时尽量做到少发出响声,不影响他人。迟到的观众,会因影院内灯光昏暗,眼睛一时无法适应,便由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领着他找座位。当剧中领袖或英雄人物出现时,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掌声在电影院里经久回荡。当剧情演到地主、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农民悲惨的镜头时,同学们会义愤填膺,泪点低的同学会眼含泪花,低声哭泣。将童年时爱憎分明的天性完全无遗地流露出来。

  上小学期间看过许多部电影,只能依稀地记得一小部分。如阿尔巴尼亚片《战斗的早晨》,《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越南片《阿福》,罗马尼亚片《多脑河之波》等多部黑白影片。时隔几十年,电影的内容巳无法一一记住了,但有些片段,却是终生难忘。像《多脑河之波》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米海船长在船甲板上搂抱着新婚妻子时,嘴里说:“我把你扔到河里去”。这个亲呢搂抱的动作,再加上如此浪漫调情的台词。这可是在当时守旧禁涸的年代里,能听到,能看到的最浪漫、最超前的镜头了。这镜头开启了打破传统观念的先河,属于一时还没来得及接受的新生事物啊!

  七十年代初,我国从朝鲜进口了不少彩色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摘苹果的时侯》,《永生的战土》,《轧钢工人》,《南江村的妇女》,〈火车司机的儿子〉等,全国各地影院都在放映朝鲜片。大街小巷里的广播都能听到“卖花来哟,卖花来哟,提着花篮上市场……”的电影主题曲。电影院也根据宽银幕的需要加以改造。当夜幕降临后,影院门口人山人海,大家会求得一张电影票而想方设法、各显神通。有门路的会托关系找在影院工作朋友弄几张票,没这层关系的只好挤到充满汗臭味的人堆里买上一张票,也有些人耐心地等在影院门口,盼着有谁多余的退票。虽然,退票的概率很低,但是他们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市区人民电影院和五一剧院相互跑片轮放,每二人会一直加场放映到后半夜。记得有一次由于观众人流量太大,在观众拥挤下,竟然,将五一剧院门前钢制的栅栏门都挤倒掉了,险些出了人命。五一剧院为了增加观众的容纳量,将原放映厅改造成两层,以尽量满足观众的需求。

  至今仍记得当年上映的朝鲜影片《卖花姑娘》,影片的剧情非常悲惨。花妮父亲早亡,母亲被迫在地主家推碾磨米,起早摸黑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三顿吃不饱,还经常挨打挨骂。哥哥因烧了地主家柴房而被关进了监狱。花妮性格倔犟,宁愿饿死也不到地主家干活,千辛万苦地用自己卖花得来的钱维持着生活,当看到花妮的妹妹顺姬,被地主婆滚烫的中药烫瞎了双眼,那个惨状的剧情让许多观众泣不成声。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基本上是眼眶潮湿,含着泪花看完的。当时,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看《卖花姑娘》电影,带一块手帕是不夠擦眼泪的”。

  那个年代的电影院,设备条件没有现在先进,也不知啥叫空调。夏天,电影院顶上装了几排吊杆很长的吊扇,开始放映时,吊扇使劲地转动着,那长长的吊杆也跟着吊扇旋转的节奏晃悠着,时不时地还会发出“吱啦,吱啦”的刺耳声。尽管如此这可是在当时影院内降温通风的先进设备了。也有许多观众会自己带上扇子轻轻地摇着降温。影院内十分闷热,电影院里充满着汗味,加上可以随意吸烟,空间和银幕上烟雾笼罩着,但这一切一点也没有减弱观众观看电影的兴致。

  若有观众抽上一支凤凰或金猴香烟,顿时香气弥漫着整个影院,还会引起许多观众跷首以望,用羡慕的目光搜寻着,因为这两个牌子的香烟,在那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年代,并不是一般人随意能买得到的啊!不知何年,比我年长的人曾说,当年人民电影院里还发生过一件很奇葩的事。据说,电影院正在放映电影时,突然,从屋顶掉下一根屋梁,砸在正在看电影的观众席里,致许多观众受伤。

  文艺作品基本上是随着时代形势而编制,所宣传的主题既要符合政治形势,又能娱乐百姓,电影也不例外。像《红雨》,《春苗》,《决裂》,《青松岭》,《艳阳天》,《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瞧这一家子》等等,这些影片是充分地反映了一个标志性时代的文艺作品。记忆中当年还有几部外国电影,颇受观众喜爱:如日本影片《追捕》、《生死恋》、《人证》,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法国影片《佐罗》、《虎口脱险》,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有些电影的台词我现在都能背,例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开始的台词是:“东南军区司令拉尔上将已经接到柏林的一项重要指令……”

  那年代人们的娱乐生活非常枯燥,晚上除了看个电影,就是到工人俱乐部里看打球,其余就是在大街上闲逛了。后来市区陆续增加了好几处电影放映场,如中华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北门大会堂,煤机厂电影院等,更加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除了在影院里看电影以外,我们也经常会去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块空地,支上两根毛竹竿,将幕布拉上即可放映。櫈子自行解决,有的人从家里搬来木櫈,也有就地寻找包装箱、砖块、铁桶等,反正能坐的基本上能派上用场。每当电影结束,场地上一片狼藉,满地的瓜皮果壳,石块、砖块、木箱都遗留在场地上。

  看电影能丰富娱乐生活,同时也能给正在热恋中的恋人们增加情感创造了一个好机会。如果,你正在热恋时,能约上女朋友和你一起看电影,那关系就又进了一步。恋人们会乘着影院黑暗的环境,主动地靠近并牵上了手。有许多美好的姻缘是从一张电影票开始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户都普及了电视机,坐在客厅里就能看上电影,再也不用忍着汗臭味挤在人堆里去求得一张电影票。更不会拿着小椅子走上几里路,去看场露天电影。如今,十多年没进过影院看电影的人不在少数。那些被捧得红的发紫的明星们也没几个能认得。电视剧倒是成了家庭茶前饭后的首选。那些新潮的爱情剧、宫庭争斗剧、公司白领剧、抗战神剧、飞檐走壁的武打剧,内容都基本上雷同,也就是换了个名老瓶装新酒罢了,也没有几部能记住啥名,弄不好还会叫窜了。

  那些真正的时代经典影片,是值得我们广大观众们记住、回味。那些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们为广大观众塑造的光辉形象,永远值得我们牢记和尊敬。

  【作者的话】现在,我偶尔还是会去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现在看一次电影相当于以前看500场电影左右的消费。
  (文/诗路花雨and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