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章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偶遇的大礼堂音乐会 --记回忆1996年我在清华校园内的生活片段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时间:2020-05-15 22:04
偶遇的大礼堂音乐会 --记回忆1996年我在清华校园内的生活片段

  《偶遇的大礼堂音乐会》
  【纪实散文】
  ——记回忆1996年我在清华校园内的生活片段

  生活年代的变迁,时代的转换与更迭。激扬的青年时代,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每一个人都会亲身经历一些大学时代的故事,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代强音,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代生活的变化。

  也许,一九九六年春天的故事,影射在心灵深处那一鸿纯净的清泉之中。一种记忆里遥远的美丽时光,正是人生之中最辉煌与光辉年代里成为了“相片的年代缩影”。

  记得,一九九六年春风之际,大师兄颜晔带着一片写着我名字的小木板守卫在老北京站的接站门口,以热情的心态迎接从一千两百公里来的小师弟(我),当夕阳红的傍晚渐渐掩映了西部的晚霞,我们师兄弟登上了来于清华的校车。

  第二天,清晨明媚的阳光还未照进古老的水木清华学堂的时候,我们这一帮五十二人的特殊队伍便开始了一整天的忙忙碌碌。从清晨的六点钟大家便陆陆续续登上了一校门(清华西校门)门口处的大巴旅游专车,便开始了由清华校内武装部与学生协会组织的一次特殊的参观,这一整天的观光、采访、参观、听讲座等等一系列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上午忙忙碌碌的采访、走访与参观工作,此时此刻我早已经是满头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中午,我们几个人也只是匆匆忙忙的跑回到十六号楼的学生寝室。一进房间急忙用干手巾擦拭了一下脸和脖子上的汗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便急冲冲走下了二楼学生寝室,一直走过抒写有 “清华园”的二校门,风风火火便赶往学生协会与校武装部所在的住所去开碰头会。

  中午,我们这一帮大学生在清华校内学生餐厅吃的中午饭,吃饭的时候学生协会的头头们与校武装部的老师们在餐桌上开了碰头会,并且安排了下一步的组织计划工作。

  当夕阳映红了晚霞,此刻已经是晚上五点(十七点)刚刚过,当时我拿着新买的照相机与大师兄颜晔拿着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我们师兄弟二人肩并肩走出了住宿的十六号楼学生寝室。这是应大师兄颜晔、师兄张煜、师兄刘永一、师兄杨聿、师兄张强与小师妹杨兰的特邀给这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研讨会校园生活拍摄作品,用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展览用,我们师兄弟一边走一边热情地交谈谈论着今天一天的采访与参观方面所见所闻的事情。同时我们二人一边走一边相互交换着各自的看法与意见,当各自的意见与观念不统一时会互相解释不同的地方,最后我们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而后搂脖子抱腰哈哈一乐。

  此刻,我们师兄弟二人无话不说,彼此之间正是因为是亲师兄弟的情义,所以也就说说笑笑一路上溜溜达达。不一会功夫我们便走到了写有 “清华园”的二校门门口前,我和大师兄颜晔停止了脚步仰头瞻仰着“清华园”那三个黑色大字,现在想起来还清晰记得大师兄颜晔说的“二校门承载着太多的历史重托了!”。

  其实呢,这也是每一名清华学子的心声,古老的万园之园“圆明圆”就在清华大学一校门身边紧紧相连,而今历经一百年的风风雨雨,遗留下的只有杂草丛生之中那一堆堆石碑与残垣断壁,你会想到什么?你会看到什么呢?

  这时,大师兄颜晔一拉我的胳膊说道:“走,师弟,咱们去老清华学堂和水木清扬院里走一走,永一、强子和大煜子(张煜)他们全在老清华学堂后院的小池塘呢,走,你谈谈对于今天的采访的个人看法?”就这样,我们师兄弟二人一边走一边热情地交谈着,同时也互相交换着个人看法和意见———

  不一会功夫,我们师兄弟二人直接穿越走过小草坪,一直走过对面的大礼堂民国时代古老的建筑。我们二人顺着小草坪的侧面又绕过林荫道路直接穿越过去,一直走到校内大礼堂门口处。当时,学校大礼堂台阶上边门口处摆放着一张书桌,有几个大学同学正在忙忙碌碌着什么。

  这时,大师兄颜晔忙先行与正在忙碌中的汽车系祁子玉与动力系的叶小慧打招呼,而后几个人在一块交头接耳谈论着一些轻音乐会的事情。此刻,我是无心马耳它地走向了书桌低头看着音乐会的宣传单、节目单和坐位票以及纪念品。这工夫,张煜十分热情地从宣传桌后面走了过来,冲着我问道:“哎!彪子,一会你也得一个证件和签名,再和老颜进去拍摄音乐会现场相片,要不然是不会让你进入大礼堂现场的~”就在我十分疑惑地准备发问之际。

  这时,大师兄颜晔和祁子玉与叶小慧三人走了过来,颜晔嘿嘿一乐冲着对面的张煜和另外两名女大学生嚷嚷:“大煜子,给我们师兄弟二人一人套名单与节目单,对了,彪子,你多什么呀,你是不是协会会员?过去在登记册上签拿一个校记者证戴上,咱们协会和校武装部有记录。”这时,我只好走了过去拿起来宣传桌上的钢笔签上名字,此刻对面的张煜和另外两名女大学生伸手递给我一个蓝尼龙细绳的清华记者证与一张宣传单、节目单和一张坐位票。

  此时,我也就没有犹豫地将蓝尼龙细绳的清华记者证挂在了脖子上,而后手中拿过来宣传单、节目单和音乐会坐位票,就在这工夫对面那个瘦个子女生急忙递过来一只十分精致的钢笔与一个笔记本,其实我心里十分明白这是用于大礼堂音乐会现场采访用的记录笔记,于是乎我伸手急忙便全部接了过来。

  当时,还有清华大学学生协会“校内主编辑”的证件,宣传布单和签名与登记册,宣传桌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彩印轻音乐会的节目单.此刻大礼堂里边正上演着学生协会举办的轻音乐会。这一场音乐会是由清华大学校党委主办,再由校内学生协会承办的一场由十个系的大学生自己编导、组织、彩排的大学生音乐会。

  当时,这一场以“欧洲音乐”和“欧洲歌剧”为主旋律的音乐会和学生协会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研讨会是同步进行的,更多的是体现出清华学子的“综合高雅素质”与大学生的“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体现出时代感。

  这一场由北京市大学协会号召的“丰富大学校园生活”为主旋律,清华在校方与学生协会共同承办的为期两天的“激扬青春时代,丰富大学校园生活”。以文学院、汽车系、无线电系、马列主义学院等等院系在校务部和校武装部负责下安排了十场采访、音乐会、作家演讲、走访科研部门、以及校园专栏文章各种大学校园活动。

  当时,我双手拿着自己的照相机脖子上还挂着蓝绳的校记者证,行走于上千名学生和老师之间,穿梭于学生座位与通道之间的空间里,忙忙碌碌着地给舞台上轻音乐会的现场拍照。

  当晚,我将一整天走下来的采访记录、拍摄的照片底片胶卷全部交给了大师兄颜晔,因为这是学生会内部的事务与工作任务,每天忙碌完必须要将采访记录笔记与照片底片胶卷转交给学生协会负责人。

  其实呢,这些东西全成为了那年在清华大学的纪念品了,当时根本没有采访任何一名学生和教授,只是按着校学生协会的要求用自己的照明机拍摄了九张大礼堂音乐会现场的演出场面而已。

  后来,这九张大礼堂音乐会现场的演出场面的相片,我亲手将胶卷转交给了颜晔了,至于后来在我离开清华大学之时亲手将清华记者证上交到校武装部,这也是每一名参与这场采访与参与者必须上交的东西。

  夕阳之下,一直忙忙碌碌了近一个小时的拍摄工作。就是时过久远了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来说,再次回忆与品味起来还是充满了飞扬的激情。毕竟自己在改革开放初期参与了那个“青春激扬”的大学时代。

  这也是当天校内学生协会组织开会安排的“大学生与青春”的十大主题内容之一,用于明天上午老清华园内的校园内学生丰富生活专栏展板区专用。同时,这也是为了明天上午九点在校园大礼堂召开清华第一届学生协会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研讨会作的大力宣传工作,以及为清华大学学生协会组织的第一届校内文友会与清华校刊发行会现场作的宣传工作之一。

  当时,大师兄颜晔作为这一场轻音乐会的场务主编辑之一,大师兄颜晔脖子上也挂着长焦距镜头照相机,也是与我一样脖子上也挂着清华大学学生协会“校内主编辑”的证件,同时我们五个校刊编辑白立辰、杨聿、张煜、张强、颜晔和记者,几乎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满头是汗水。

  当时,学生会的三大主责任负责人的祁子玉、叶小慧、联络部部长祁子辰带领另外一帮大学生二十二人也忙碌着,而在大礼堂的大门口处杨寒领着其它系的学生们也是十分忙忙碌碌的。因为他们和她们也是大学生协会的会员,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而且分工明细、各守其工作任务。当时,每一名大学生都各尽其责,把校方主要是(校武装部与校党委)安排的主要任务与学生协会自己安排的其它任务落实,各尽其职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学生协会承办的各种活动之中。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一个个学生会的责任人忙碌得通身是汗水,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一系列的校园内活动承办好。

  当我和师兄弟们一块进入大礼堂的大门口时,旁边还有一名汽车系的女生和汽车系的许辉、赵莹玉和巩汉新三个人,在一张书桌旁边正发放着音乐会的宣传单、节目单和坐位票以及纪念品。同时那一张书桌上铺设着宣传布单和签名与登记册、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彩印轻音乐会的节目单。

  每每想起那两天的精彩的校园活动,心里都会充满激情的光彩与信心。因为,这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个大学时代里的校园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当时,作为清华学生协会的三大主题的大学生与作家们的座谈会,于第二天早上八点在小草坪对过的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举行。那时我作为唯一一名校外特邀编辑与记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有幸见到了校方邀请来的三名当时年代作家的交流与访谈、讲座,同时还有一名特殊的女性被邀请给大家讲座,她就是著名的国际跳伞冠军盛军女士!

  现在想起来那个遥远的“计划经济”,当时薄薄的宣传单、节目单和一张小小的音乐会坐位票,还有一支十分精致的座谈会纪念钢笔,却永远地带回到遥远的科尔沁大沁塔拉草原。也许,有人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用“遥远”二字,其实也是很简单、但是也十分复杂难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天天去首都北京溜达,即便你是北京人天天呆在古老的北京城里,也不可能进入并居住在古老的清华大学。其实,遥远并不遥远,地理上只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遥远的是遥远的那是一个纯真的“纯真年代”, 遥远的是不是每一个人能有机遇与水木清华结缘,尤其是拥有着那一帮热情似火的师兄弟们与真诚的深厚友谊。

  每每一想到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经历”,心里便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这也许就是一个小小老百姓年青时代的经历吧,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里边都会有“真诚的情义”。无论是普普通通的“下里巴人”,还是拥有高级知识的 “阳春白雪”们,在一个“纯情年代”里永远会留下人生的美好“回忆”!

  【完】
  (文/飞翔的鹰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