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阿真

评分作者:鱼翔浅底时间:2016-09-20 15:20

  《阿真》

  多年前在一个小村子里,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那娶亲的青年本来是个浪荡子,因为在村子里几乎呆不下去,只好到外地去学一门手艺。据说小伙子改邪归正了,人活络,手艺也好,深得师傅喜欢。师傅给他保媒,定了一门亲。新娘是个脸蛋红扑扑的壮实姑娘。

  土墙草顶,三间小屋在绿树环抱中,屋后是一条小河,两岸一边是翠竹,一边是芦苇。门前是梨树、杏树、枣树。——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跟随师傅走南闯北,见到稀罕物种就带回一些,种在家前屋后。独特的风景,某种程度上也刷新了人们的目光。也许这家真的要走走运,癞狗变好狗了。

  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村民之前都是本地人,提起某人,连他的祖宗三代也了如指掌。

  这新娘是外地人。

  来看新娘的,最先看到是墙上相框里的结婚照:不知是谁家姑娘长得这么喜庆,眼睛大大的,满溢了幸福,脸颊更是红扑扑的可爱,像是幸福的印章。这一家的艰苦日子可不配这样幸福的笑容。

  屋子里挤满了人,小孩更是一个劲往里钻,钻到最里层,却架不住后面的人往里推,某个小孩就被挤进洞房,那个小孩可能被吓住了:新郎新娘庄重的坐着,小桌上三只一模一样的碗,有两只盛着红枣和果子泡的茶,显然按当地风俗新婚夫妇已经用过茶了。新娘顶着红盖头端坐着,一直要做到客人散尽,新郎帮她揭开盖头为止。

  所以看新娘,实际上只是看到了新娘端坐的样子。可是端坐的样子也好看!第二天,有人看到新娘洗脸,那张脸白里透红,因为太好看反而不太真实。那脸是搽了胭脂吧,那嘴唇是涂了口红吧。又有人议论新娘走路,说是腰怎么这么软,好像三节腰似的。

  但,新娘不知道这些议论,或者她正着急去码头洗衣服,当她迈腿的时候,当她甩臂的时候,她想的只是她要做的事情,但别人偏要说那袅袅婷婷是故意摆出来的。再说那前翘后凸的样子也实在撩人。-----这么说的是女人们。

  孩子们喜欢追在身后,叫“新娘子新娘子”,直到新娘子的红头巾从头上摘下,那些小孩子还是照喊不误。那些不知从哪一代留下的古老童谣就顺嘴流出来:

  “新娘子,白鼻子,尿尿尿到屋脊子……”

  新娘子多少感受到了一点轻慢,但她不言语,她知道娘家离得远,她希望那个男人能保护她。她不知道她受的轻慢,不光是因为她漂亮,还多半因为这家原先的地位。她男人年少时的作为和那家人的贫穷,似乎不配有这样的福分,娶这么漂亮乖巧的媳妇。

  她一双一双的纳鞋底,她的男人穿着她做的鞋,去城里,去乡里,都得想着她!

  蜜月未满,男人接到口信走了。县城有一栋大楼要开工了,她男人是工程队的核心。她做了荷包蛋让男人吃了上路,没有更多的话说,只是拿黑黢黢的眼睛盯住他,得空回家!

  当年她生了个娃,男孩,婆婆并不喜欢她,看在替他们家生孙子的情分上,背后的坏话少了。

  转眼小孩十岁了,她男人的事业也是如日中天,家里另选地基新砌了两层小楼,门前栽梧桐,村里人都刮目相看,以为这家人时来运转,招来金凤凰了。明眼人都看出这家的新媳妇既漂亮,又能干。

  小孩十岁得操办的隆重些。那天真的很隆重,不但两家的亲戚,丈夫的同事朋友也有几桌。客人中有一个特别年轻的女人要认她的儿子做干儿子,丈夫显然同意,阿真——新娘子的名字——随即应承了下来,当天就备礼,也应下了孩子干妈次日的约请。

  阿真不知道那是厄运的开始。

  顺便说一句,十年,阿真脸蛋虽然依旧红润,身段却不似从前了,挺依旧挺,凸也依旧凸,到腰不知到哪儿去了,没了灵性,只是一个壮实的妇人而已。他男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队,不再是领头的师傅。有时候去临县、邻省,在知名的大城市包工程。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渐渐的,一年只有春节才回家团聚。因为交游广阔,夫妇安安静静呆着的时间几乎没有,一会儿人请他,一会儿他请人,酒席不断。阿真打的线衣,做的鞋,有的穿几次,有的一次也没穿,不再随丈夫出征。阿真觉得有点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却也说不上来。她照旧里里外外的忙活。人都是讲良心的,她不信男人看不到她做得一切,会不好好爱这个家。她自己已经很少回娘家了。

  如果她的小姑子没有去她哥的工程队,也许她会一直蒙在鼓里。

  小姑子因为他哥坚决不让她去,是一个人悄悄摸去的。死缠烂打的让她哥留她在工地做小工。没一个月她自己不干,还跟哥哥大吵了一顿回来了。阿真问小姑子工地上的事,她只是说活太苦,不想干。阿真背地里总觉得公婆在议论什么事情,表情都是忿忿的,对她却守口如瓶。隐隐觉得应该与丈夫有关。攥着丈夫的信,辗转反侧,终于下了决心,哪儿也不去,先去镇上,买了两身衣服,烫了发,买了身行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上了路。

  阿真也认得几个人,他们都在他家吃过饭。见了风尘仆仆的阿珍,他们大吃一惊,有人张罗着安排吃住,有人张罗去找老板。阿真笑眯眯的:“你们老板知道我来,说只要你们写下地址,我就能找到。你们帮我写下地址吧。”说着,掏出信封。阿真最想见的是他男人,她拿着信封,到处问人,终于到了要找的地方。

  男人推开门,还没看清是谁,就说进来吧,这么晚有什么事?啥事不可以明天谈?阿真已经站在两居室的中间,她看到床上的女人是儿子的干妈!

  村子里人见阿真消失两天又回来了,却是鼻青脸肿。村里人种种猜测。

  干嘛回来呢?因为这里有她儿子。再说她也没地可去。没脸跟婆婆哭诉,也没脸会娘家。她把鞋底剪烂,把线衣剪碎,昏睡了几天。

  村上的流言多起来,有鼻子有眼,阿真不知道的他们都知道。每每听到阿真焦灼的声音满庄喊她儿子回家的时候,都生出叹息:一朵鲜花怎么就插到牛粪上了呢?那个不学好的东西,挣多少钱也会败光!

  阿真没日没夜的做活,自家的做完替人家做,到更远的外村做,冬天到工厂去做。对儿子更加尽心了。里里外外都是自己洗,不让外人插手,婆婆不行,小姑也不行,仿佛这孩子只是她一个人的。

  婆婆越来越不喜欢她,更多的为儿子出轨找理由。甚至说阿真也不是什么东西,她怎么那么喜欢外出呢?不是找野男人干嘛?

  再过年的时候男人没事人似的回来了,阿真不能堵着门不让他进,因为这是婆婆的家,而且他还是孩子的爸爸。她不希望孩子没有爸爸。因此还得在一个床上睡。

  也不知怎么,工程队解散了,丈夫买了条船搞运输。没几个月又买了条船载客,阿真被允许上船卖票。

  不久就有人说阿真在后仓与人打架,有一次还被掀下了河,被看西洋景的人救起。

  阿真不想过这种日子,眼睛都哭红了。但天一亮,还是时刻准备着与丈夫的情人打架。多半是在捉奸现场。

  没几年,船也卖掉了,买了车。阿真依旧卖票。争斗继续。

  有人说,你把那女人的内裤偷来烧成灰,就剪断了你男人和野女人的关系。她这样做了,结果是被男人毒打了一顿。与此同时男人喝上了酒,家庭经济也在走下坡路,每年攒的钱不知哪去了。那女人离了婚,还在镇上买了学区房供自己的儿子读书。

  阿真千方百计的想拢住男人的心,照旧给他打洗脚水,给他烫酒,弄下酒菜。她希望男人玩够了,能自己收心。她不断的悄悄让瞎子算命,算她家庭的前程。瞎子也善解人意,每每说出些她爱听的词,她一次又一次从麻痹中振奋精神。怎么样也要把日子熬到头,幸福和安宁也许就在前方。她仍然是田头家里车上的忙活着,有时难免与他人争执,就有人说,白痴,你给谁争啊,钱还不是进了人家小婆娘口袋?阿真听到,就讲:小婆娘怎么了?那是我家男人有能耐,你们家想找还找不到呢!

  因为这样的话语,阿真失了不少人心,本来村上的人都同情她,也敬重她的。

  毕竟丈夫朋友多,路子广,开车真没少挣钱,只是没有多少落在阿真手里。阿珍只是不缺吃用罢了。

  儿子上完中学怎么也不肯读书了,虽然因为父亲一路打点,成绩不错,但家庭大战留给孩子的印象太可怖了,他要逃离这个家,两年后入了伍。父亲执意反对没有用,母亲的眼泪倒是令他踌躇,他知道,他离家后母亲会更难。

  儿子参军后,阿真纠缠了二十年的婚姻也结束了。丈夫把车子卖了,带了钱扔下一大家子人自己跑了。公婆年事已高,烧烧煮煮都已不让人放心,阿真留下来伺候已经不是她丈夫的那个人的父母。她也恨他们,要是当初他们的立场与她一致,共同挽救家庭何至于此。婆婆也有理,以为如果娶的不是你这丧门星媳妇,如果你像小老婆那么抓住男人的心,你会吃苦吗?关键是你自己没用,怪不得旁人。

  磕磕碰碰的,婆婆活过了75,一觉没醒来,归了西。前夫回来办丧事完毕,把失了伴的老头带走,家里只剩下儿子十岁那年抱养的女儿。

  阿真继续在前夫留给她的楼房里生活,逢年过节像正常人家一样烧纸钱,祭祀先人,前夫的先人,也是她儿子的先人。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她没想过走一个人家,她没想过让自己重获新生。

  女儿在长大,出落的越来越漂亮,眉眼竟然有些与阿真相像。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不是亲生的女儿与阿真形影相随,到哪都跟着。阿真也每天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似公主,不让家庭的阴影有半点投射到孩子身上,自己不舍得花钱,可是舍得为女儿花。

  眼看着女儿二十岁了,从学校毕了业,入了党,是一个尖子生。工作也找到了,过了生日就去苏州上班。

  这期间,儿子复员,成了家,带了老婆去外地打工。

  阿真一个人守着大房子。

  她种田以外,养了一群鸡,几只鸭,几只白鹅。鸡鸭鹅不到中秋就送去城里,儿子在城里买了房。一起送去的还有大米,五谷杂粮,什么都有。她的日子,浓缩在这里面。如果她的儿子能摸一摸她粗糙的手,会知道:平日喝的豆浆里,吃的米饭里,有多少母亲的辛劳。

  对于土地,阿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土地不会欺骗她,土地给她的馈赠总是令她欣喜,令她加倍的劳动来回馈。

  当然,也还不时听到前夫或那个情人的消息,几次发达了,几次歇了个底朝天。后来好像是不再做生意,仍干老本行,搞建筑,在别人手下做瓦工。听说是一个从前的徒弟,做了包工头,看他实在可怜,就让他在工地上顶一份工,师傅的手艺他是知道的,工钱并没有刻亏,别人一百,给他一百五。但是他脾气大,不断地与其他师傅叫板,一段时间后就放他出去单干了。

  据说即使是能挣钱的时候,那倒霉男人手里也不落钱。钱,都被那个女人攥紧了,有进无出的。

  阿真的头会时不时的转,嗡嗡的,像是知了长鸣,像是黄雀冲天,像是飞机起降。不敢告诉儿子,儿子的房子贷了一大笔款,夫妇俩每月的工资还了房贷,两个女儿上学基本不剩什么,幸好自己还能在吃喝上为他们省点。

  某个初冬清晨,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提着包裹,走向村头的站台,她忍着剧痛,独自去医院。

  那是阿真忧心忡忡的身影。

  同一天,一个形容猥琐,干枯,瘦小的老头,呆呆的立在村头,像是找不到归家的路。有人认出他,你是某某吧,他痴呆的摇摇头,嘴里喃喃的:我不认识你,我要找我的家……找阿真,阿真……

  县城医院。医生问阿真:家里谁陪你来的?

  “我自己来的,儿女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什么,自己签字。我带钱了!”

  "光带钱就有用了?你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脑瘤!巨大的!必须动手术!"

  阿真请人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第二天,阿真被剃光了头发,那还没有白尽的灰发,一缕缕的从儿子手中掉落。女儿为她净了脸,生平第一次为妈妈——虽然是她的养母,却也如亲母一般息息相通——洗脸,她感觉到母亲的痛,泪水涟涟。

  阿真被推进了手术室。儿子帮母亲拿着衣服,站在手术室外。如果他细心,他应该知道这是妈妈结婚的大衣。如果回到家里,镜框上爸妈结婚的照片一定还在。对于阿真这样简单的人,离婚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只是她丈夫一个人的离席,她,永远在。

  黄昏的小村。那个痴呆的人,终于摸到了家门口,阿真,阿真的叫,有人跟他说:谁是你家阿真啊,你眼里还有阿真啊?又有人说:好人不长久,祸害万万年!你这个败家子怎么不死!也有人对他说:报应,现世报!最后,一个老人告诉他,阿真恐怕去医院了,可能病的不轻,她把鸡鸭全处理了,粮食也卖了,上县城了。那个老人曾经搭过他的免费船。

  四十年前那个美丽新娘和那个曾经也很幸福的小伙哪里去了?埋在风尘里了!

  那些简单的心,依然活在希冀忠实,期冀美满的人的心里。
  (文/鱼翔浅底)

  【赠言寄语】震撼人心的好故事,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的无奈、心酸被刻画得淋漓尽致!